【微文創大翻轉】 山西孝義 以「孝」、「義」元素 發展特色文創

文/記者梁曉飛、王勁玉 |2022.01.29
1636觀看次
字級
孝義木偶戲《西遊記》。圖/新華社
碗碗腔演員的表演。圖/新華社
生態與文化結合,溼地公園也成旅遊景點。圖/新華社
孝義市孝河國家溼地公園一景。圖/新華社
孝義市的柿子文化旅遊節。圖/新華社
在孝義市文化產業皮影基地,皮影戲藝人表演皮影戲。圖/新華社
孝義市柳灣煤礦矸石山治理前的景象(上);柳灣煤礦正在綜合治理矸石山(下)。圖/新華社
「義虎勇救樵夫」雕塑。圖/新華社
「割股奉母」雕塑。圖/新華社

文/記者梁曉飛、王勁玉

山西省孝義市除了豐富的煤炭資源,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得名「孝義」,與「割股奉母」和「義虎勇救樵夫」兩則故事有關。皮影、木偶、碗碗腔,是孝義文化最具特色的亮點。



二○二一年十二月,中國大陸發生一起非法盜採煤炭引發的透水事故,讓山西省孝義市受到關注。其實,孝義市除了豐富的煤炭資源,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孝義歷史源遠流長,得名「孝義」,不得不講鄭興「割股奉母」的純樸孝行,以及「義虎勇救樵夫」這兩則故事。

據記載,隋末唐初,孝子鄭興,終日勤勞耕作,侍奉父母,但家境貧寒。父親去世後,鄭興守孝三年。母親久病不癒,鄭興服侍床前,從不解衣,不離母親半步。母親想吃肉丸湯,鄭興因無錢買肉,於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湯奉母。此事傳開後,人人都為鄭興的孝道所感動。

唐貞觀元年(六二七年),因縣名與涪州的永安縣(今重慶奉節)重名,遂產生更名之議。因鄭興以「孝行聞於朝」,於是唐太宗勒賜改永安縣為孝義縣。如此,避免了兩縣的重名,同時也表彰了鄭興的孝德。

據清乾隆年間《孝義縣誌》記載:「因邑人鄭興孝行聞於朝,遂改名孝義。事見唐李吉甫《元和郡國志》。」

「義虎救樵夫」則是一樵夫遇險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清代《孝義縣誌》記載,明代有個樵夫砍柴墜入虎穴,老虎不僅沒有吃他,反而將他背出山外。樵夫千恩萬謝,與老虎約了個時間在西門外答謝牠,到了時日,老虎如期而至,將樵夫送牠的東西叼了後離去。

除了「鄭興割股奉母」、「義虎勇救樵夫」,孝義市還流傳著許多感人孝行、動人義舉,積澱出孝義這塊土地的人文基因。

皮影木偶碗碗腔

歷史綿延不絕,皮影、木偶、碗碗腔沉澱下來,成為孝義文化最具特色的亮點。

皮影戲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各式各樣的皮製道具,通過燈光投影到白色幕布上,並配之以樂器,伴之以唱腔、道白等,使觀眾聽到和看到有聲有色的各種戲劇故事,給人以形神兼備的美感。因戲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場面道具景物均是民間藝人通過手工雕刻彩繪而成的皮製品,故稱為皮影戲,或影戲。

孝義皮影戲分為紙窗皮影戲和紗窗皮影戲,並以紙窗皮影為主。紙窗皮影主要以麻紙糊窗作屏幕,憑借懸吊在紙窗後的麻油燈亮影,因此稱「燈影兒」、「紙窗子」。一般紙窗高約一公尺,長約二公尺,並固定在櫃架上。紙窗糊製有嚴格的裁紙、毛邊、對口、黏貼、平整等五道工序,其窗平整無皺、雪白無瑕。

孝義皮影常以羊皮、牛皮或驢皮作為材料,皮影製作工匠依據戲劇故事,雕刻出各種生動逼真、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以及諸如桌椅板凳、亭台樓閣、花草樹木、奇山怪石、龍亭金殿。這些雕刻物件又稱作「孝義皮雕」,一般高四十二至六十公分,並繪有各種色彩。孝義的皮雕,構圖簡潔,造型別緻,刀法細緻,雕工細膩,疏密有別,色澤鮮豔,形神結合,在光亮下能顯出立體感。

孝義皮影戲的音樂獨特別緻,地方特色濃郁。由於長期流行於孝義一帶,受外劇種影響少,因此缺少變革,曲牌非常簡單,常用的只有「走馬腔」和「三吹三打」,但同時也保留下古樸的風韻和色彩。

孝義皮影是集文學、音樂、表演、雕刻工藝於一爐的民間藝術,已被列入大陸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孝義皮影木偶劇團所拍的一百二十集《英雄出少年》的電視系列劇,不僅演火了大陸,還走紅了國外。

愛看戲也愛唱戲

木偶戲是盛行於孝義市及周邊地區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鄉土風情濃郁,同樣入選大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木偶戲最初獨立成班,後來和皮影合成一個班社,即「燈影班」。「白晝間木偶作怪,夜晚時牛皮成精」,即燈影班白天上演木偶戲,晚上上演皮影戲。

木偶戲分為提線木偶戲、杖頭木偶戲、布袋木偶戲、鐵線木偶戲等。「孝義木偶屬於北方派系的杖頭木偶,因為它由三根棍杖配合完成表演。」孝義市皮影木偶劇團團長劉亞星說,孝義木偶戲又稱「舉偶」,其特點是真人在下、木偶在上,藝人通過插於木偶上的一根木杖和兩根操縱木偶手的細鐵棒來操作整個木偶。經多年鑽研,如今的木偶還可表演噴火、舞長綢、甩花翎等動作。

孝義人愛看戲,也愛唱戲,素有「無孝不成戲」、「無戲不成班」之說。在孝義戲曲中,流傳最廣的是碗碗腔。孝義碗碗腔也是同樣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戲劇之一。

具孝義地方特色

碗碗腔生於陝西,長於孝義,是由皮影說唱藝術逐漸演變而成的。據傳,清代光緒年間,陝西省同州(今大荔縣)一帶連年災荒,大批飢民度過黃河逃難到晉南、晉中,一些皮影戲藝人也前來賣藝謀生。

後來,受山西的中路梆子、孝義皮腔、汾孝秧歌等孝義地方戲曲和孝義民間藝術的滋養,結合方言語調的特點,皮影說唱藝術在演唱、伴奏、風格等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成為具有孝義地方特色的碗碗腔。

清光緒中期,碗碗腔影戲班子逐年遞增,演出足跡遍及山西全省,遠達寧夏、遼寧。民國初年,由於軍閥割據,政局動盪不安,極為興盛的碗碗腔皮影開始步步衰落。至新中國成立前夕,孝義境內僅存下十幾個農閒搭伙的碗碗腔皮影班子,且都家當破敗,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新中國成立後,藝人那鵬飛、高仲玉、馮庭榮等大膽創新,首次用皮影形式表現現代生活,演出了《白毛女》、《赤葉河》、《血淚仇》等現代劇目,開闢了碗碗腔藝術發展的新途徑。現今的孝義碗碗腔音樂,板式豐富,唱腔多樣,特別是女演員加入以後,唱腔更加優美動聽,嫵媚動人。



從「挖煤」到「非煤」

城市轉型之路

孝義素有「三晉寶地」之稱,礦產資源豐富,品種較多,尤以煤、鋁為最。當地人戲言:「往下打三十公尺就能出煤,五十公尺肯定能出鋁。」這也是當地私挖濫採屢禁難絕的原因之一。

孝義境內的煤炭資源是霍西煤田的重要組成部分,儲煤面積為七百八十三點五平方公里,占境域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二點八。探明的地質儲量為七十一億噸,遠景儲量九十億噸。煤層地質構造比較簡單,除白壁關井田一帶煤層埋藏超過六百公尺外,一般埋深都在一百五十到三百五十公尺之間,主要煤層埋藏較淺,賦存穩定,傾角平緩,較易開採。

鋁土是孝義市的另一個優勢礦產資源,主要分布於孝義的西部山區,埋藏面積約一百平方公里。這裡的鋁土從質和量上均在大陸乃至亞洲占有重要地位。中國大陸最大的鋁廠——河津鋁廠的礦石基地就在孝義。

憑借雄厚的煤焦產業,孝義市經濟總量多次位列山西全省第一,入選大陸百強縣。然而,由於長期高強度的資源開採,二○○九年,孝義市被確定為大陸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作為一座興於煤的城市,「十三五」期間,孝義經濟轉型步伐愈加堅定,第二產業占比下降四點七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提高五點五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步入新發展階段,孝義致力於做好非煤產業文章,物流雲倉、智能供應鏈、電商小鎮等新業態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一批以「孝」、「義」文化為元素的特色文創產品和工藝美術品牌,將成為孝義的全新名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