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回憶】 鐵馬歲月

文/詹德聖 |2022.01.25
540觀看次
字級

文/詹德聖

上國中之前,家中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父親的腳踏車,不但是父親上班、種田的代步工具,也是小孩的玩具。

當時,我們把腳踏車稱為鐵馬。父親不騎時,架立在自家騎樓下,我們幾個小孩好奇地用手撥動踏板,透過鏈條帶動後輪轉動;我們愈使力,後輪轉動愈快,宛若即將起飛的直升機,螺旋槳快速轉動,轟轟作響。

有時,我們也會爬上坐墊,模仿大人騎乘,吆喝其他小孩坐上後座,神氣地踩踏,彷彿帶著想像出發,前往夢想之地。

這輛腳踏車最讓父親得意的是,非常堅固耐用,用來載貨、載人,綽綽有餘。

父親除了偶爾會載我們去兜風外,更常將田裡收成的枇杷運送回家。左右手把各一桶,橫桿掛上兩桶,後座架上竹竿,左右各一桶,後座再放上一桶,一共七桶。一桶約三十斤,兩百多斤的枇杷,就這樣吊掛在一輛腳踏車上。

父親說他最高紀錄載過九桶,很難想像,另外兩桶是放在何處?

腳踏車經年累月使用,自然也有故障拋錨的時候,落鏈是最常見的情況。父親會拆下鏈條的保護殼,再將鏈條重新掛回齒盤上,我們則負責轉動踏板測試。沒有問題後,點上潤滑油,鎖上保護殼,就大功告成。

有時也有破胎的狀況,小孩最喜歡看熱鬧,圍成一圈觀看如何補胎。父親會先消氣,將內胎從外胎內取出,再打氣;接著準備一臉盆的水,讓充氣的內胎浸泡在水中,觀察是否有氣泡冒出,那就是破洞處;找到破洞後,將四周的表皮磨粗,塗上強力膠,貼上補胎片,就算完成。當時對於父親俐落的補胎技術,佩服得五體投地。

父親年老後,因為脊椎受傷就不再騎乘。腳踏車一直擱置在騎樓下,無人理會,最後當成廢鐵回收。

父親的腳踏車款式十分古老,如今已很少人騎乘。如今,每當在街道上看到相同款式的腳踏車,腦海中就會浮現那段令人懷念的「鐵馬歲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