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新話】 許鞍華導演 三探張愛玲

文/陳煒智  |2022.01.15
1476觀看次
字級

文/陳煒智

記得幾年前,當許鞍華籌拍張愛玲成名作的同名電影《第一爐香》時,各界一遍罵聲與笑聲。筆者慚愧,自己也曾經身為譏諷的一分子。

我真的要鄭重向所有讀者、也要向鞍導致歉。這次的《第一爐香》雖非盡善盡美的傑作,在筆者心目中,則也足夠於「翻拍張愛玲小說」的眾多作品裡名列前茅,在精緻非凡的《紅玫瑰白玫瑰》、淡素別致的《色|戒》之後,穩坐第三名的位置。

作品成了時代切片

許鞍華大學讀的是文學,她曾自謂雖然從事電影工作,但一遇到「文學」,自己還是會忍不住陶醉、纏綿其中。從某種程度來說,她似乎也將「文學」視為另座聖堂,置身其中,舉手投足難免小心翼翼,是否因此導致她將文學作品翻拍成電影時,總有一種難以施展、難以揮灑的矜持拘謹,筆者不得而知。但綜觀其人其作,鞍導若能將電影題材與她最關心,也最希望思索、最擅長處理的「當下」,連結在一起,產生有機的互動,她的電影就能成為活生鮮騰的時代切片。

因緣際會,在鞍導四十多年的演藝生涯中,她三度以張愛玲的小說為拍攝題材。一九八○年代初期,剛成名的她以邵氏片廠的資源拍攝文藝巨作《傾城之戀》,映前聲勢浩大,卻落得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結果;十餘年後,她再拍《半生緣》,同樣飽受批評;又過了二十年,《第一爐香》從公布卡司就慘遭各界議論,二○二一年秋天在中國大陸上映後更被毒舌網友鋪天蓋地恣意謾罵,彷彿不罵兩句就不配當文青、就是背叛愛玲祖師奶奶、就會趕不上流行似的。

《傾城之戀》在香港推出幾年後,鞍導本人因與左派公司合作的「政治問題」得有轉寰,影片在台禁令解除,入圍多項金馬獎,雖仍未能創下佳績,但事隔多年之後重看,它無疑是一首邵氏皇朝片場輝煌歲月的天鵝輓歌,用那已經不合時宜的文藝腔調,珍重自持地向新世代展現最後一次的知性、內涵與驕傲。

《半生緣》的命運也頗為神奇。觀眾罵著,嫌著,多少年過去,直到電視劇版本問世,突然之間鞍導版本的《半生緣》又成為天秤另一端的「經典代表」,大家這也才記起電影裡的吳倩蓮、梅艷芳,記起一九九七年的大時代大浪潮裡,有這一部電影幽幽淡淡地立在那裡。

處理當下做的選擇

面對這次《第一爐香》的「輿論」困境,許鞍華在宣傳時,並沒有大鳴大放去批判,她以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得主的至高格局,挺身保護飽受攻擊與批評的演員,甚至在面對「你是誰呀,好大的野心」這種正面攻勢,也直率回應——我不是誰,但我很大野心喔,就希望做好吧。

許鞍華三探張愛玲,從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一直到二○一九、二○二○年,四十年的時間跨度裡,這次的鞍導不再像當年把《傾城之戀》處理成《亂世佳人》那樣,執著要還原時代、拍出史詩,她這次把對於「當下」的思考,巧妙透過王安憶的劇本與張愛玲的原著故事揉在一起。擴大了原作的視野、格局,也成功補強面貌模糊的所有男角色,把男與女、時代與社會,重新領到故事的最前線,讓當下的觀眾放下道德批判,好好正視身為男、身為女、身為人,在一九四○年代的社會與階級結構裡,在那個「當下」,他們能做的選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