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豫馨
真心感謝有這般執著堅定的「鳥人」梁皆得導演,我們才會知曉台灣那麼多珍貴的「鳥事」。
二○一五年,梁皆得導演推出花費二十三年所拍攝《老鷹想飛》紀錄片,上映後造成轟動,大眾因此了解農藥及除草劑會使黑鳶的棲地被破壞、捕獵有農藥的老鼠而中毒等情況,屏東農民於是改變農藥和老鼠藥的使用方式,也吸引商業界正視CSR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二○二一年末,這位資深生態攝影大師再度推出環境關懷紀錄片《尋找神話之鳥》,以極危物種候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為主角,共耗時二十年並跨越六國取材,又掀起一波台灣生態保育的熱門話題。
用鏡頭書寫人生
黑嘴端鳳頭燕鷗屬於台灣的夏季候鳥之一,是四十多種鷗科鳥類中最稀少的一種,自一八六一年被命名後很少被觀察到,甚至長達六十年之久沒有觀測紀錄,所以被學者專家稱做「神話之鳥」,懷疑可能已經絕種了。西元二○○○年六月,梁導受邀到馬祖拍攝燕鷗影片,因為底片調光機故障,他在反覆檢查影片時,意外發現了黑嘴端鳳頭燕鷗夾雜其中,而引起了全世界鳥友的雀躍與關注。
這個與「神話」奇蹟似相遇過程,開啟梁導長期尋訪黑嘴端鳳頭燕鷗的契機,他和各國相關學者、自然博物館專家、熱心鳥友交流合作,到東南亞、南韓、中國等地實地拍攝,希望讓觀眾更加熟知候鳥生態,並且由此關注到海洋環境汙染等攸關永續生存的重要議題。
我對這部紀錄片的編劇手法相當欣賞:開拍初始,梁導女兒彣瑄正蹣跚學步,梁導夫妻帶著她各地採訪取景,萌娃在海灘戲水也同時入鏡;到《尋找神話之鳥》片尾,彣瑄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學生,側拍可見到她收音、拍攝、整理器材,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這種親子相處和傳承感,為該部紀錄片渲染出一種溫馨氛圍,也彰顯出梁導多年來用鏡頭寫人生、以生命投注生態攝影的孜孜努力。
尊重生命維護生態
黑嘴端鳳頭燕鷗面對的生存條件依然嚴峻,例如魚類濫捕使得食物減少、海中垃圾增加、夏季颱風會破壞繁殖地、鳥蛋被撿拾等,這些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使得牠們數量增加緩慢,二十年來從八隻到現在也才約一百隻而已。
梁皆得導演期待藉著這部紀錄片,提醒大家關心海洋漁業資源減少,以及海洋垃圾對生物造成的危害,因為「今日鳥類明日人類」,同樣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我們,未來有可能面臨到類似的景況。我想《尋找神話之鳥》所傳達出的重要理念,是希望大眾能夠建立「尊重生命—保障生存—維護生態」的正確認知,進而一起積極行動,留住地球的各種美好。
每年五月到九月,是馬祖列島夏季候鳥棲息繁殖時期,除了黑嘴端鳳頭燕鷗,還有大量鳳頭燕鷗、蒼燕鷗等,相當熱鬧。梁皆得導演在西元二○○○年發現黑嘴端鳳頭燕鷗時,曾讓馬祖之名躍上國際舞台,當地政府於是將這「神話之鳥」訂為縣鳥,並設立燕鷗保護區,吸引各國愛鳥人士到訪,成為馬祖推展觀光的另一利器。
《尋找神話之鳥》其實是梁導長期規畫之「跨越海洋的飛翔」四部曲之首部曲,都以候鳥做為主角,接下來要拍攝的是黑面琵鷺、八色鳥和灰面鷲。「鳥人」導演未來還有更多的「鳥事」要忙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