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篇》
《史記‧管晏列傳》裡提到管仲曾感嘆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之能「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充份發揮絕世長才,幫助齊桓公建立千秋霸業,也為自己留下秋古美名,鮑叔牙可說是最大的功臣,因此「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又名夷吾,潁上人〈今安徽潁上縣〉,父親是齊國大夫,後來家道中落,到管仲時已極貧困。管仲和鮑叔牙交情深厚,鮑叔牙對管仲知之甚深,兩人一起經商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鮑叔牙不但不以為意還替他說話,說管仲是因為家庭貧困不得已;管仲三次參加戰事都從陣上跑回,鮑叔牙也替管仲澄清說他不是怕死,而是家有老母要奉養。雖然管仲幾次想幫鮑叔牙卻反替他惹麻煩,鮑叔牙還是堅信管仲的才能。
後來管仲和召忽做了齊襄公的大弟公子糾的老師,而鮑叔牙也當上了小弟公子小白的老師,然而齊襄公荒淫暴虐,管仲和鮑叔牙分別帶著兩位公子逃到不同地方避難。
齊襄公十二年〈西元前六八六年〉齊國內亂,襄公被殺,兩位逃亡在外的公子都想回國取得國君寶座,管仲知道公子小白已搶先出發回國,便帶領人馬日夜兼程埋伏途中,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假裝中箭應聲倒下,瞞過管仲及公子糾順利登上王位,是為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登上王位後即派兵攻打魯國,在鮑叔牙的建議下,逼迫魯國殺死公子糾,將管仲裝入囚車送回齊國,在鮑叔牙的勸說下,齊桓公放下當年的「一箭之仇」;管仲也抱著「定國家,霸諸侯」的遠大理想,專心一意的輔佐齊桓公進行一連串的改革措施:
一、行政酖酖畫分和整頓行政區域和機構,各鄉畫分整齊清楚,不但便於管理也利於督察功過,使全國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二、軍隊酖酖管仲強調寓兵於農,由每家每里層層擴大成為結構完整的組織,最高統領就是齊桓公,把保甲制和軍隊組織緊密結合,每年春秋以狩獵來訓練軍隊,大大提高了軍隊戰鬥力。
三、經濟酖酖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的土地稅收政策,根據土地好壞徵收數目不等的賦稅使負擔合理;又設「輕重九府」,觀察年景豐歉以收散糧倉物品、發展魚、鹽、境外貿易。齊國經濟開始繁榮起來。
管仲的改革政策,讓齊國民足國富、社會安定,為齊桓公奠定了霸業的基礎,並在獻策進軍下,各國紛紛臣服於齊。晉獻公十年〈西元前六六七年〉,齊桓公召集中原諸國舉行大會盟,周天子派代表召柏與會,授齊桓公以侯伯的名義,此後齊桓公便成了名符其實的霸主。
迨南方強國楚答應與齊國結盟,南北大和平後,齊桓公在管仲謀策下先後主持了三次武裝會盟、六次和平會盟、輔佐王室一次諸侯會盟,是為人們所稱的「九會諸侯,一匡天下」。
鮑叔牙慧眼獨具、知遇推薦,加上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的大手擘畫,為齊桓公立下不朽功勳,兩位傑出人物珍貴的友情與忠誠也因而萬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