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魁夷生於一九○八年的日本橫濱市,本名東山新吉。他的父親本來是一位船具商,後來生意失敗,家境頓然陷入經濟困境,一九一一年搬遷至神戶港。
「白馬的森林」1972年 紙 重彩 152x223公分 東山魁夷美術館藏
東山的童年都在海邊渡過,長年浸淫於大海的潛默、沉思與靜寂。十八歲考進東京美術學校的日本畫科,曾獲「川端獎學金」,後來成為日本著名畫師結城素明的入室弟子,獲賜別號魁夷。
一九三五年留學德國並旅遊歐洲,沿途寫生並紀錄所見;一九四五年奉命入伍從軍,對生命的「無常」飄逝感體會極深。一九四七年參加「日展」,榮獲「特別獎」並由國家收藏,這是他繪畫事業的初放啼聲,日後,則平步青雲,漸受各方矚目。
東山六十歲時曾為日本皇宮畫成巨大壁畫;六十五歲至七十歲之間,偏愛白馬與青色森林的主題,作品泛映著日本特有的淨潔幽寂之山林美與自然美。
一九七一年及一九七六年,曾先後至澳洲和德國旅行,返日後,受聘為唐代鑑真和尚建造之「招提寺」繪製巨大的障壁畫,費時十一年始竟。畫作中至真至誠的宗教情懷與藝術創作之精練純熟,令人感佩動容,也是東山魁夷一生繪畫的最高峰。
東山魁夷曾於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八年間,遊覽並寫生中國境內,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並遠至新疆戈壁、敦煌石窟,對於中國大陸雄偉壯闊的自然山川涵養育化、胸襟與文化情愫,更趨深刻遼廣,旅途中曾於黃山、桂林與揚子江對景速寫,並完成於唐招提寺障壁畫中多幅,氣勢之磅礡,攝人心弦。
畫作「白馬的森林」,選用青與青紫色做為主調,全圖烘染著一股幽靜清寂的藍色氛圍,一種森林特有的幻夢與詩意之美,躍然紙上;也有一種像宗教無染的淨土聖城般祥和肅穆的奇妙暝想,劃過白樹溪澗,使人一接觸到東山的畫作,彷彿羽化登仙,飄飄然遺世而獨立,獨立於人間塵世之外,飄然於雲霄響遏處。
東山魁夷算是當今東方水墨畫家中的佼佼者,他的藝術成就,不僅完美地呈現東方民族對於宇宙自然的特殊情境與感懷,也提供西方物質文明科技日盛的世界之外,可以暝思默想、敻然絕待的心靈純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