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勝利組下鄉 守護孩童伴孤老

李祖翔 |2021.12.28
3669觀看次
字級
鍾紹崑穿上小丑裝,讓孩子的興趣與專注力大提升。圖/鍾紹崑提供
鍾紹崑表示,他可是使盡渾身解數才「收服」這些小朋友。圖/鍾紹崑提供
曾是「名師」的鍾紹崑現暫居台北,在輔大歷史系「當旁聽生」,常不吝分享人生故事。圖/記者李祖翔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這個同學年紀跟我阿公一樣,他很會講故事。」輔仁大學歷史系上出現一位66歲的旁聽生,帶著傷病,卻好學又博學。「紹崑大哥,為什麼你會來這裡?」大家都想知道,他也不吝說出這段故事。

鍾紹崑是大家口中的「人生勝利組」,他畢業於東吳大學,與同校女友結為連理,23歲赴美讀書,畢業後在大學任教,而後服務於著名的美國科研機構貝爾實驗室,直到退休;期間他被派到世界各地,教授工程師無線電工程,每一門課都盛況空前的超過300人。

2009年的一天,相守多年的太太留下紙條,決定離開這個家。他整整一年以淚洗面,而後儘管有書信往返,也是好多年都見不到久違的容顏。

為了不消極度日,加上看到兒子已經成為優秀的人權律師,他決定一圓兒時夢:效法史懷哲到非洲服務。夢想起因是17歲那年,母親罹患胰臟癌,畢耀遠神父、洪錦鸞修女及鄭秀綿護理師暖心陪伴,「常常我們一通電話,他們半夜就跑來給媽媽止痛,帶我們祈禱」,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愛他始終無法忘懷。

遇貴人指點 回台灣奉獻

剛開始他想當神父,但放不下對婚姻的承諾,輾轉又發現不當神父也能奉獻,便加入美國的「天主教工人運動」,和組織一起抵抗權威、照顧弱小,可是到非洲服務的念頭依然在萌芽。

他說,當時天主教台北教區的總主教狄剛建議,與其到非洲,不如回家鄉台灣,到資源貧瘠的雲林沿海服務,「很巧,我就在那附近出生。」

他一直有志關懷孤老、病者,返台前,在美國做過臨終關懷,陪獨老直到火化、入塔,返台後卻找不到社會最底層的服務對象,還被當成詐騙集團,得不斷證明自己的身分,包括證明父親曾是教育廳長的助理,才獲得信任。之後他到了雲林夜光天使課輔班,教孩子英文,擔心孩子走夜路危險,也當起司機。

他始終謹記總主教的指點:「要把孩子愛到心裡面。」於是不只關心孩子學業與溫飽,還連結整個家庭,乃至畢業後、工作後的發展,特別是他在台灣至少有了70個孩子與家庭。

重傷不氣餒 啟發年輕人

他的時間總是不夠用,除了照顧小學生,也教導大學生,直到今年年初發生一起重大車禍,醫生判斷可能會終身癱瘓,生活才趨於平靜。當孩子來探望他,他哭了很久,難過不能再給孩子更多,某天,內心湧起一股力量:「我必須振作,用奇蹟給孩子上一次課,告訴他們命運是能翻轉的。」因此展開長達4個月的辛苦復健。

復健時他的心態也不斷調整,想著:「重傷也許是天主要我體會社會最底層的痛與無奈,讓我彎著腰聽輪椅族的心?」曾在台大安寧病房服務而認識的摯友普安法師也勉勵他:「要依靠你的上主,放掉自我;多祈禱,才能讓心安定!」終於讓他產生走下去的信心。

在陌生的台北養傷,他想趁機學習一直喜歡的歷史,恰巧醫生就是輔大校長,50年沒見的高中同學也曾是學院長,就問他們:「會嫌棄外來的老頭去聽課嗎?」而答案很明顯。現在他每周會到輔大聽兩次課,也積極舉手發問,成為學生口中「認真學習的大哥」。

雖然身體不如以往,手還痙攣,他仍運用時間為關懷過的學生寫大學推薦函,期盼社會給這些孩子向上的機會。

他還有個心願,是希望大家把有需要陪伴的孩子或長輩訊息提供給他,讓他繼續完成服務使命。他做的一切,間接給年輕同學上了一堂震撼教育,不知不覺肅然起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