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視障讀圖表 盲博士創電子平台 李祖翔 |2022.03.08 語音朗讀 3377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表轉為描述性文字,是平台的一大訴求。圖╱台灣公益聯盟提供鄭龍水表示,多給視障孩子一本書,他們未來就多一個發展機會。 圖╱台灣公益聯盟提供鄭龍水(中)與團隊努力3年,順利與國內大出版社簽約,提供講義的電子檔案。圖╱台灣公益聯盟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視障生對圖表沒有概念,還需要學?」台灣大學第一位盲人博士、台灣公益聯盟理事長鄭龍水說,先入為主的認定某些人不能或不需要,只會「限制潛力」,不是文明社會該有的觀念,因此聯盟著手建置「視障電子家教平台」,將圖表以口述文字呈現,甚至供應學習講義。視障生在資源匱乏下能學到什麼程度?鄭龍水的人生經歷就是答案。3歲發燒罹患青光眼,導致雙目失明,但在刻苦學習下,考取淡江大學中文系、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與博士學位,更擔任過2屆立委,創辦愛盲文教基金會與台灣公益聯盟,然而他認為自己的成功源自「幸運」,是求學路上受到許多師長與同學扶持。與出版社合作 備足資源 回想從國小到博士學習上最大的障礙,鄭龍水說是資料與讀物的供應不足。國中要開學1、2個月後才能拿到點字教材,高中得學期末,「視障生是沒有複習講義或測驗評量的!」大學因為沒有特定的課本,得仰賴老師給講義,或將錄音打成點字;碩、博士有原文與期刊自然更艱困。「無論能不能學、有沒有興趣,國家都應滿足人民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這是人權基礎,也是普世價值。」鄭龍水認為,慣有的思惟限制了我們的想像,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有視障工程師,著名教授李家同讀博士時的恩師也全盲,「所以不能說眼睛看不見了,只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所有人能學的視障生也要能學。」鄭龍水深感教材不足讓視障生輸在起跑點,即使資金與研發專家短缺,依然急著建置平台,經過3年的努力,康軒、南一、三民、龍騰、翰林等出版社都簽下合作備忘錄,願意提供電子檔給聯盟轉譯。數位講義 學生彈性複習目前協助平台功能測試的是聯盟視障發展中心的專員陳鵬安,也是視障者,卻有資工、音樂工程碩士背景。他說,以前老師教學都會把圖片、表格省略,其他文字轉譯成點字或錄音,但平台將圖表轉成描述性文字,「如圖的左下右上有a、b、c、d四個點,讓你明白課本上有圖、圖傳達的意思」,另一個優點是有複習講義。「視障電子家教平台」中的家教一詞,是象徵把所有科目放在平台上後,學生可以用手機或電腦學習、複習,如同聘請很多家教一樣。這個構思來自鄭龍水,成為立委後他便意識到幫助弱勢、協助發聲是使命,因此修訂《特教法》、《老福法》,推動《職災勞工保護法》等,卸任後也不斷萌生新想法,如這個視障學習希望工程。多給視障孩子一本書,他們就多一個發展機會,建置詳情:https://tpwl.org/donate/63/support/。 前一篇文章 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 下一篇文章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家捐創作義賣 助失依兒有家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35年熱心義工 從哥哥被喊到叔叔 阮虔芷樂奉獻 凝聚企業家做公益念會計開幼兒園 園長兼代理媽咪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