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及聖眾來迎圖/日本南北朝時代/日本東京千代田出光美術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文/星雲大師
(六)清淨唯心是我們的淨土
一提到淨土,大部分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前面說過淨土不只西方,還有琉璃淨土、彌勒淨土等。除此,還有娑婆世界的人間淨土,只要人人都具有清淨的心,那麼,這個世界沒有惡人的侵擾,沒有政治的迫害,沒有經濟的缺陷,沒有情愛的糾紛,沒有交通的事故,沒有環保的汙染,大家都相互敬愛,不就是人間淨土嗎?
有一位老師父,在路上見到一個年輕人騎車掉到水溝裡。老師父趕快過去把他拉起來,並幫他清洗滿身的汙泥。因為水溝很臭,老師父幫他洗的時候,難聞的臭氣陣陣撲鼻。旁邊的徒弟說︰
「師父,他全身那麼臭,你為什麼要幫他洗呢?」
老師父很不客氣的說︰
「他,身體很髒;你,心裡更髒。」
怎樣消除我們內心的汙染,成為清淨的淨土?早上起來,看到報童送報紙,這時心裡想到︰如果我也能和報童一樣,送一份什麼東西給人,那多好呢!天還沒亮,就有清道夫在清掃垃圾,那時心裡想著︰假如我也能和清道夫一樣,清除心理的汙垢,不知該有多好!上班的時候,看到警察在那裡指揮交通,那時心想︰假如我也能做個警察多好,不但維護社會的交通秩序,也可以用來規範自我的身心。
在美國有一個中國小孩,喝完可樂後,把罐子隨地一丟,後面立刻有一位老太太叫了起來︰「喂!小朋友,把那個罐子撿起來。」小孩看了看他,說︰「關你什麼事?」
老太太道︰「怎麼不關我的事情?你亂丟垃圾製造髒亂,破壞這裡的環境,我的房子就跌價不值錢,怎麼與我沒有關係?」
人人自己做自己的警察,也做社會的警察,共同來維持秩序,我們心裡的淨土才能實現。
(七)勤奮願力是我們的淨土
在這現實的社會,別人對我們的侮辱,不必認為可恥;工作卑微,不要以為自己卑下;艱難困苦,也不必視為挫折失敗。事業順利,有了光明的前途,不必過分志得意滿;我們為人服務,度化眾生,也不要認為是負擔麻煩。心中有了勤奮的願力,就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如此,道行會愈來愈深,淨土才會離我們愈來愈近。
道謙禪師與好友宗元結伴參訪行腳,途中道謙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三番幾次鬧著要回去。宗元安慰他說︰「我們發心出來參學,走了這麼遠的路,現在半途放棄回去,實在可 惜。這樣吧,從現在起,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為你代勞,但只有五件事我幫不上忙。」
道謙問︰「哪五件事呢?」
宗元說︰「穿衣、吃飯、屙屎、撒尿、走路。」
道謙終於言下大悟,從此再也不敢說辛苦了。
有一個青年人非常醉心於佛像的雕塑,但由於缺乏專家的指導,所雕塑出來的佛像總不盡滿意,因此專程到寺廟裡拜訪師父,希望能得到相關的知識與技巧。
年輕人每天到了寺裡,師父便會放一塊寶石在他手中,要他捏緊,然後天南地北的跟他閒聊,除了雕刻方面的事之外,其他一切都談,約一個小時後,師父就會拿回寶石,然後要他繼續用功修持。
就這樣連續過了三個月,既未談到雕刻的技術,也未談到為什麼放一塊寶石在他手中,終於,年輕人不耐煩了,但又不敢詢問法師。一天,師父仍照往常一樣,又拿一塊「寶石」放在他手裡,準備談天。
年輕人一接觸那塊寶石,便覺得不對勁,立刻脫口而出說道:「師父!您今天給我的,不是寶石。」
法師問道:「那是什麼呢?」
年輕人看也不看,就說道:「那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法師欣悅地笑著說:「對了,雕刻是要靠心手一致的功夫,現在你的第一課算是及格了。」
世間一般人學習技能,總希望速成,甚至學佛的人,也希望當生成就,立地成佛,孰不知:「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千年古松不是一日長大的。」「要得工夫深,鐵杵磨成針。」任何事情都一樣,必須發大願,精進用功,才能有所成就。
佛經裡有一個譬喻:有一個男人,祖先留給他很多家產,他自以為很有福報,所以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連吃飯也必須要太太端來餵他。
有一天,太太要回娘家,一個星期以後才能回來,想到先生連吃飯都不會,怎麼辦呢?
經過一番考慮,他做了一個大米糕,套在他先生的頸上,心想,你餓的時候,只要張開口就可以吃到,我一個星期後便回來,這樣大概不會餓死吧。
太太放心的回娘家去了。過了一個星期,太太一回到家,發現丈夫已經餓死幾天了。
為什麼他先生會餓死?因為這個大米糕套在他的頸上,在他嘴前吃得到的,第一天就吃光了,剩下在嘴旁、頸後,必須用手撥一下才吃得到,他竟懶得用手移動,所以就餓死了。因此光是有福報,自己不勤勞,還是不能享受現有的福報。
諺語說︰「黃金隨著潮水流來,你也應該早早把它撈起來。」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萬丈高樓平地起,萬里路程一步始,生死煩惱,別人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
所以財富都是落在勤勞人的手裡。中國民間流傳一個故事:老祖母去世了,交代兒女說,後院葡萄架的地底下埋了許多的黃金,他的兒女就天天到葡萄架的下面去挖去找。後來,雖然黃金沒找到,不過葡萄架上卻結滿了纍纍的果實。
淨土要有信、願、行三資糧才能達到。所以,有勤奮的願力,加上虔誠的信仰與實踐,必定能實現我們的淨土。
(八)智慧靈巧是我們的淨土
實現淨土,要有智慧與靈巧。能用智慧、靈巧來生活,地獄都是淨土;沒有智慧靈巧,容易讓人牽著鼻子走,東風吹東邊倒,西風吹西邊倒。有這麼一段趣事︰
甲乙兩座禪寺,都由禪師住持,兩寺禪師經常訓練門徒的禪鋒機語。兩寺每日均各指派他們寺中的沙彌前往市場買菜。
甲乙兩寺的沙彌,有一天在路上相遇,甲寺沙彌問乙寺沙彌:
「請問你到哪裡去?」
乙寺沙彌回答:
「風吹到哪裡,我就到哪裡。」
甲寺沙彌想不到乙寺沙彌這麼回答,一時不知怎麼說下去才好。回到寺裡,沙彌將情況稟告師父,師父責備他:「傻瓜!你可再問,假如沒有風時,你要到哪裡去呢?」
甲寺沙彌記著師父的指示。第二天相遇的途中,甲寺沙彌胸有成竹地問乙寺沙彌:
「喂!你今天到哪裡去?」
乙寺沙彌非常從容地答道:
「腿要走到哪裡,我就到哪裡去!」
甲寺沙彌因為答案出乎意外,一時語塞。回到寺裡,告訴師父,師父更加責備:「你真傻,你可以繼續問,假使腿不走時,你要到哪兒去呢?」
甲寺沙彌用心記住師父的指示,又一日,途中再度相遇,甲寺沙彌問乙寺沙彌道:
「喂!你今天要往哪裡去?」
乙寺沙彌用手往前面一指,回答道:
「我到市場買菜去!」
乙寺沙彌揭出底牌,甲寺沙彌不知話語如何為續。
從甲乙兩寺的沙彌可以看出禪的風姿,甲寺沙彌雖然善良有禮,但缺少禪的機辯,反觀乙寺沙彌隨口說來,既幽默有趣,又禪味風生。
所以禪不能拘泥執著,禪心慧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信手拈來,總會皆成妙諦。
有一個禪師在佛殿裡打坐,小偷進來想偷東西,這裡找、那裡找,什麼東西也沒有。要出門的時候,坐在佛殿裡的禪師講話了︰「你出去時替我把門關好!」
小偷一聽,嚇了一跳,他勇敢的說︰「這麼懶惰,難怪沒有東西讓我偷,連關門也叫我來關。」
老禪師說︰「嘿!難道要我老和尚辛苦存了錢再讓你來偷嗎?」
事實上,老和尚財富很多,不是小偷能偷走的。智慧、靈巧是我們心中的淨土,也是無價之寶,是任何人偷不去的。
如果大家都能從心理上自我健全,自我清淨,自我反省,自我進步,從而擴及到家庭、社區、國家,那麼整個世界就是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