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綠色天津的捨與得

文/記者王明浩、李鯤 |2021.12.25
1469觀看次
字級
南堤濱海步道公園一景。 圖/新華社
大批水鳥在西西海生態溼地上空飛翔。 圖/新華社
候鳥在七里海溼地的水面上。 圖/新華社
天津已成為全球八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主要溼地每年迎來大量遷徙候鳥越冬。圖/中新社
一隻東方白鸛在天津北大港溼地上空飛翔。 圖/中新社
天津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內的白鷺。 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明浩、李鯤

從二○一七年起,一場代號為「八七一」的生態工程,在天津全面鋪開,八百七十五平方公里溼地自然保護區升級保護、七百三十六平方公里綠色屏障規畫建設、一百五十三公里海岸線嚴格保護……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現在的天津已觀測記錄鳥類有四百五十二種,較二○一四年增加三十六種,鳥兒用腳選擇了天津。

不緊不慢架起照相機,閆春財移動鏡頭,追蹤一隻震旦鴉雀的身影,享受和鳥類在一起的愜意。「原來拍鳥全靠撞大運,跑幾趟未必拍一張。現在鳥多了,視頻也很容易拍到。」

閆春財是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研究野生動物保護的他,最大愛好就是拍鳥,被學生戲稱為「鳥爸爸」。這幾年,閆春財明顯感覺天津生態環境好轉,珍稀鳥類多了,拍攝容易了,「比如震旦鴉雀,前幾年很少能見到。現在的北大港溼地,上千隻肯定有。」

最新數據顯示,天津已觀測記錄鳥類有四百五十二種,較二○一四年增加三十六種。鳥兒「用腳選擇」,背後是天津的一個重要抉擇:從二○一七年起,一場代號為「八七一」的生態工程,在約一點二萬平方公里的天津全面鋪開,八百七十五平方公里溼地自然保護區升級保護、七百三十六平方公里綠色屏障規畫建設、一百五十三公里海岸線嚴格保護……

數字亮眼,但讓群眾捨棄幾十年來的生活方式,讓政府捨棄幾十年來的產業思惟,讓城市捨棄幾十年來的空間結構……每句話都面臨無數矛盾、糾結和挑戰。四年來,當生態系統逐漸回歸自然狀態、產業布局不斷褪去低端之色、人與自然開始和諧共生,天津在「捨與得」之間走向高質量發展。

為保護溼地遷祖墳

三年前清明時節,于國興當著全村人的面,把十三座祖墳挖開了,他把祖先的遺骸挨個火化,又把骨灰盒遷走。「列祖列宗,對不起!為了後代住在七里海,得捨掉你們現在的位置。」于國興淚流滿面。

這是發生在天津七裡海溼地保護區核心區的一幕,七里海溼地保護區核心區及周邊有八百五十六座墳塋,在村民眼裡,七里海風水好,庇佑祖祖輩輩,「要把三四百年歷史的祖墳遷走,沒門兒!」

但是,每到掃墓時節,溼地裡鞭炮陣陣、煙薰火燎,「逢上候鳥遷徙的時點,這麼一鬧,哪還來鳥?」

不僅是祭祖,擺攤的、旅遊的、燒秸稈的……進入七里海溼地保護區核心區的人愈來愈多,每年達到三、四十萬人次!

在大黃堡溼地,另一位村支書張有旺帶頭捨棄了經營三十多年的魚塘。大黃堡村有五千畝地在溼地保護區核心區、六千畝地在緩衝區。二○○八年,核心區土地集中流轉,這個試點村的村民搬進了樓房。二○一九年,溼地保護又集中流轉這個村緩衝區的土地。

這意味著漁民要徹底放下漁網。「心裡百般捨不得,可一想到養魚的餌料給溼地水質造成不良影響,行業飽和利潤降低,我勸大家拿上土地流轉金,走吧!」張有旺說。

溼地生態保護修復是個龐雜工程,每一項都要投入真金白銀。以土地流轉為例,僅天津市級財政四年來累計撥付人民幣三點七三億元,天津溼地保護「一+四」規畫總投資達三百七十四點九億元。

有捨,就有得。四年來,天津四個溼地保護區累計完成補水十三點七七億立方米,草地、林地和水域等重要生態空間總面積明顯增加,其中七里海保護區較二○一七年增加百分之一點六二,北大港保護區增加百分之六點四七,大黃堡保護區增加百分之一點三,生物多樣性明顯提高。

痛下決心拔起釘子

「釘子小鎮」的黨委書記張軍為鎮子取了個新名:「城市綠楔」。今年八月,總面積約五點一八平方公里的西青生態廊道在王穩莊鎮建設完畢,溼地湖島相間,阡

陌稻田交錯。

然而四年前,王穩莊鎮還是一個被叫了三十多年的「釘子小鎮」,興盛時期小作坊生產的釘子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達四成。同時,鎮裡環境也遭到巨大破壞。

二○一七年五月,天津開始集中整治取締「散亂汙」企業,當年整治二萬一千家!同一時間,決定「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要嚴格中間地帶規畫管控,形成綠色森林屏障」,並於次年正式畫定七百三十六平方公里綠色生態屏障。王穩莊鎮有一半以上區域位居其中。

「痛下決心,拔起釘子。」張軍說,王穩莊鎮關停取締九個村級工業園,涉及八百多家「散亂汙」企業;保留下來的賽達工業園,主要發展高端製造業。

七百三十六平方公里綠色生態屏障,大約是天津中心城區面積的兩倍,連通天津南北兩大溼地和水系。天津市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黃鶴說,生態屏障規畫內容完成後,夏季天津中心城區東南部將降溫攝氏零點二至零點四度,溼度可增加兩個百分點!

猶如綠色銀行

每年多出500萬元碳匯收入

今年六月,位於生態屏障內的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一期投入使用並迎來首展,帶動相關展業聚集。「展館本身就秉持綠色理念。」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有限責任公司工程管理部總經理助理郭濟語說,「一期運行以來,靠光伏發電解決了自身運行所需約百分之十的電量,一、二期投入使用後,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一萬二千噸。」

碳就是錢。生態屏障內二萬七千萬畝儲備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日前完成核證。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李天表示,這部分儲備林二十年間可以形成二十五萬噸左右的碳匯量,至少可以產生人民幣五百萬元的碳匯收入。

經過修復建設,生態屏障一級管控區內林地面積已達十八點七三萬畝。「這些樹估算年碳匯能力十五萬至二十萬噸,簡直就是『綠色銀行』!」邊偉光說。

佇立丘瀾聽海韻

「真沒想到,如今在天津家門口也能『趕海』啦!」市民李燚的女兒高興地告訴在老家的爺爺奶奶。

前不久,家住濱海新區的李燚帶著女兒到海邊,堆沙子、撿貝殼、捉小魚,玩了個痛快。「天津有臨海之名,過去設圍牆搞生產,很難走到海邊,沒想到最近增加了這麼多臨海公園!」

「海岸既用於生產,也用於生活。我們捨棄過去的海岸開發,圍著海岸修復生態,還大家一個親海靠海的城市!」天津市規畫和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副處長張士琦說。

浣溪觀魚賞花影,佇立丘瀾聽海韻……天津南堤濱海步道公園的景點名稱,連起來就是一串串優美的詩句。工作日的中午,周圍「上班族」雲集於此,坐在中心驛站的露台喝一杯飲料、憑海臨風,走在新老海堤之間的溼地拍幾張照片、漫步徜徉。生態福利正成為他們的工作動力。

然而幾年前,作為永定新河入海口的左岸,這裡灘塗淤積切斷水系、老堤壩防洪能力不強、臨海溼地面臨退化……有關部門在此擴挖疏通三條水渠、打通水系循環,建設生態溼地,並在老堤外側建新海堤、提升防洪能力,最終在海河交接的半鹹水沼澤環境中,打造出這個氣質靈動的自然系統。

經濟發展綠色引擎

天津原有一百五十三公里自然海岸線,加上人工岸線,現有海岸線達三百五十九公里,為解決岸線面臨的各種生態問題,天津出台「藍色海灣」整治修復規畫,並與落實國家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畫結合起來,多方聯動消除死角。

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孫韌說,經過努力,天津十二條入海河流已從二○一七年的「全部為劣」,變為二○二○年的「全部消劣」;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已達百分之七十點四,比二○一七年提高五十三點八個百分點;海洋捕撈總產量與二○一五年相比減少百分之二十五,增殖放流各類苗種近七十二億單位。

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形似「飛魚入海」的國家海洋博物館,已經與周邊的東堤公園、濱海媽祖文化園、貝殼堤溼地公園渾然一體。優美的自然環境中,這座主題為「海洋與人類」的「海上故宮」,在今年九月也成為天津海洋文化旅遊產業(人才)聯盟的主席單位,將帶動行業邁向更高層次。

以「八七一」為代表的生態工程,不僅打通了天津的海陸生態系統,也成為經濟發展的綠色引擎。「十三五」期間,三千零六十二個項目從北京來到天津,投資到位額達人民幣四千四百八十二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天津GDP與二○一九年、二○二○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八點六;全市新增民營市場主體同比增長百分之八點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百分之十九點五,在大陸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中位居前列。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