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兩年新冠病毒肆虐,父母最怕就是小孩突然發燒。六歲陳小妹,某日晚上開始發燒,溫度約在攝氏三十七點五至三十八點五度,雖然不高卻反覆發燒不退。第四天依舊微燒至診所複診,醫師懷疑可能是非典型川崎氏症,建議進一步檢查後確診。
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表示,陳小妹初到診所時臉部與頸部呈現泛紅,同時有地圖舌及下肢輕微水腫,於是為她安排流感快篩,結果為陰性,因此建議症狀治療並回家密切觀察。第三天上午因持續發燒,並發現手掌開始紅腫發燙,家人擔心染疫、帶至醫院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陰性。直到第四天複診,才懷疑她可能是非典型川崎氏症。
潘俊伸說,川崎氏症主要以血管炎表現,特別是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病灶、冠狀動脈瘤,對日後心臟功能及心血管疾病存在威脅,易有冠狀動脈狹窄及心肌梗塞的問題。
潘俊伸指出,典型川崎氏症好發於五歲以下嬰幼兒,提醒家長倘幼兒發燒不斷、皮膚陸續出現紅斑、紅疹、腫脹等症狀,小心是非典型川崎氏症,應持續追蹤,由醫師鑑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