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故事】 植物學家神父 文/龐維德 譯/徐麗松 |2021.11.28 語音朗讀 20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法國人眼中的台灣印象》,八旗文化出版台北植物園裡的佛里神父半身銅像。圖/龐維德「楓香」的葉子,由佛里神父在台灣採集,現保存在巴黎國立自然史博物館的植物標本中心。圖/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提供 文/龐維德 譯/徐麗松一八四七年,烏爾班‧佛里(Urbain Faurie)神父在法國中部出生,一八七三年以天主教傳教士身分定居日本。秉持對植物學的熱愛,他逐漸採集到了大量的野生植物,豐富了世界各地眾多研究機構的收藏,包括巴黎國立自然史博物館(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倫敦邱園(Kew Gardens)、美國柏克萊大學等等。他的目的當然是科學研究,不過他寄送給各地博物館和植物園的標本也為他創造了不少財富,讓他用來購買土地、興建教堂!佛里在一九○一年首度來到台灣採集植物,一九一三年二度來台,一直待到一九一五年六月去世。他從北到南縱橫全島,穿著草履翻山越嶺,走到小路以外的地方——因為他要找的稀有植物不是生長在路面……他有辦法連續數天獨自待在山中,尋覓他感興趣的植物。他在台灣島上採集到數千個植物標本,其中有數百個標本典藏在巴黎國立自然史博物館。一九一五年五月,他在花蓮港附近地區採集時,感覺身體不適,於是返回台北,幾星期後在大稻埕教堂堂區去世。他對福爾摩沙的植物多樣性驚嘆不已,並且相當遺憾自己在人生後期才發現這些寶藏。一九一七年,台北植物園內立起一座銅像,以紀念佛里神父。這座由雕刻家渡邊長男鑄造的銅像在二次大戰期間消失了,不過非常神奇的是,二○一二年間,當初用來模塑佛里胸像的石膏模具竟然在渡邊長男的遺物中被找了出來,拜這個模具之賜,一座新的銅像皇然問世,佛里的身影遂於二○一七年重新矗立在台北植物園。(摘自《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法國人眼中的台灣印象》,八旗文化出版)作者簡介龐維德(Frédéric Laplanche)巴黎政治學院(Institut d’é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與東方語文學院(INALCO)畢業後進入法國外交部工作,曾擔任歐盟駐台灣辦事處代表、法國駐馬來西亞大使等職。二○二○年暫別外交職務移居台灣,展開一段自由研究、學習的旅程。 前一篇文章 【修行要訣】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下一篇文章 【境隨心轉】 心的旅行,新的里程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04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2025.11.0305旅人心靈寶典《365日》 贈台中通豪大飯店 2025.11.0306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2025.11.0307看見 電子 穿牆而過 2025.11.0308【傾聽你我他】別為金錢傷感情2025.11.0309【觀我望己】 追日,散策旅程(上)2025.11.0310【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身心一體】律動是最佳靈修【扶他一把】失落對青少年的影響【輕鬆小品】職場日常【學習轉念】你是覺醒玩家 也是宇宙縮影【挖掘深意】禮物【焦點效應】如何克服社恐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