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孟嫻
職場是「人生修道場」,很少一路順風,大多迭起糾紛,窄路難行……特別是遇到職場性騷擾事件時,如何以正確價值看待其中人事物,形成正向積極的「穀倉效應」,同時做出正確選擇,不因價值觀林立而形成灰色地帶……
之前加拿大CBC 新聞,報導一則蒙克頓法院緩刑辦公室性騷事件,新聞中特別提及「職場文化不是不良行為的藉口」。
這則新聞,報導了一位政府僱員受到性騷擾,當事人(被告)是一位緩刑官,因為在辦公室以言語及行為對女性僱員性騷擾,因此被解僱,最終又改判無薪停職5個月。
其實這樣的職場新聞,在各國隨處可見,在此我不想探討職場性騷擾的法律問題以及社會現象,而是想分享有關「職場有毒環境的類穀倉現象」與「人心內在修養與認知」,以及「職場人云亦云誤區」等觀點。
在性騷事件中,很常見的現象是,性騷擾犯錯者認為:辦公室的「性玩笑」與不雅「手勢」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被告卻沒有考慮到女同事對此行為的反感與不舒服。
更令女性僱員無奈的是,這個性騷擾事件的被告,最終從「被辭退工作」,輕輕改判「無薪停職5個月」。對於民眾而言,此案件值得探討的部分,包括以下3項:
1.辦公室文化「類似穀倉」現象
在新聞報導中,將緩刑辦公室的職場文化描述為「類似穀倉」(barnyard-like)。這意思是指,此案的被告,只注重個人權利,而沒有考量全體辦公室的整體利益與觀感。
其實,以更通俗的解釋,緩刑官的性騷擾行為,就像穀倉中的眾多穀物累積,導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現象。很顯然,此個案的被告,是屬於「近墨者黑」。
但此概念的背後,意指被告雖明知故犯,但「辦公室很多人皆如此」,在此正大光明的藉口下,緩刑官雖然行為有錯,卻是受到「劣質群體穀倉」的影響,因而做出越界觸法的言行舉止。
2.領導力可預防職場騷擾
報導中也引述知名職場專家皮埃爾·巴塔(Pierre Battah)的看法認為,領導力是讓員工參與預防騷擾的關鍵。這樣的見解相當的重要,因為辦公室就如同修道場,領導人的想法與行為,會在辦公室中潛移默化每一個人。
如果辦公室領導默許職員的性騷擾行為,讓性玩笑與不雅手勢可以在辦公室隨處散播,這就等於讓辦公室的負面行為更加惡化。這種情形,就算領導者自己沒有犯下騷擾行徑,也並不表示領導者做到身為領導的責任。畢竟,要有什麼樣的職場文化,看看辦公室領導人的規則與執行力就知道。
3.灰色地帶只是強詞奪理
此案件因性騷擾「被解僱」的緩刑官「重新贏得工作」。CUPE談判代表 Monique DesRoches坦言:灰色地帶讓事情變得困難。
這樣的事件,以法律的角度確實存有辯解的空間,因為法律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兩個面向,當中仍然存有許多的灰色地帶。因此一個事件的辯解,就存在黑白之間的許多灰色填充。
但是,這樣的性騷擾事件,姑且不以法律部分來論述,這當中淺而易見的,就是這名緩刑官似乎是強詞奪理。因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必須要有基本的「對錯認知」。這個情況,無關教育水平高低,只關乎於當事人的個人修養缺失。因此這名緩刑官就算恢復原職,也無法抹滅他個人的犯錯行為。
選擇團體的正確價值
總結這案件,辦公室的文化十分複雜,我們無法靠一己之力來改變職場環境。職場當中通常有好有壞。此個案的「類似穀倉」的說法,其實讓我們更警醒:工作場合雖然小圈圈眾多,但是每一個小圈圈,有各自的不同價值觀,最重要的,就是千萬不要選擇錯誤價值觀的團體,更不要讓個人的錯誤言行舉止,影響到職場大環境的利益。
因為職場就算有常見的負面言行,只要我們不要同流合汙,也就不會讓事情愈來愈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杜絕職場的負面現象,讓職場內部的良善部分發揮。而不是如同此個案的緩刑官,對於犯錯行為,誤認為是職場當中的常見現象。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的道路,職場亦是!在職場中我們看到什麼,完全是取決我們內在的修養。此個案的緩刑官所處的工作環境,肯定有許多正面的人事物,但是他卻選擇負面群體的價值觀,讓他個人忘記「性笑話」與「不雅手勢」需要杜絕。這也就明顯的說明,他眼中所看到的部分,正呼應到他心中的修養缺失。
作者簡介
彭孟嫻Jessica Peng ,目前在加拿大從事法律調停工作,同時也是加拿大調停仲裁協會會員,以及安大略省調停仲裁協會會員。
畢業於加拿大約克大學法律調停(York University:Mediation)加拿大森尼卡法律顧問(Seneca College:Paralegal),加拿大皇后大學經濟系(Queen’s University:Economics Degree)。
著作:《職場霸凌》、《戀愛脫單魅力學》
網站:www.jessicape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