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五言長詩 解開文化之謎

文/記者周長慶 |2021.11.13
1521觀看次
字級
吉林省大安市出土的遼代燒酒器具(已修復)被公認為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白酒釀造文物。圖/新華社
吉林省大安市釀酒廠模仿遼代「斫冰燒酒」古法進行燒酒試驗。 圖/新華社
吉林省大安市釀酒廠模仿遼代「斫冰燒酒」古法進行燒酒試驗。 圖/新華社

文/記者周長慶

近千年前,北宋重臣歐陽修出使遼國後寫了一首五言長詩。這位大文豪絕對不會想到,他的詩句「斫冰燒酒赤」,竟然成為今天研究者解開中國白酒起源之謎的一個重要佐證。

一項最新的考古研究將白酒出現的歷史由遼金時期上推至遼代。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馮恩學與博士研究生谷嶠,在合著的論文《遼代「斫冰燒酒」遺存研究》中指出,吉林省大安市酒廠遺址出土的窖藏錢幣,大多為遼國使用的北宋銅錢。模擬試驗復活的遼代蒸餾燒酒工藝過程,與歐陽修描述契丹風俗的詩句「斫冰燒酒赤」相互印證,不僅把白酒出現的歷史由此前的遼金時期上推至遼代,還進一步證實了中國白酒的本土起源說。

錢幣背後隱藏祕密

大安市酒廠地處吉林省西部、嫩江之濱,二○○六年,酒廠在基建時挖出兩口大鐵鍋、四百一十多塊灶台石。二○一二年,馮恩學率領的團隊進行考古調查後,確定其為遼金時期燒酒作坊遺址,其成套的燒酒鍋具,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所有釀酒遺跡中的孤品,其時代接近中國白酒起源的最初時間。

二○一四年三月,在大安酒廠院內、距離鐵鍋灶二十公尺處,又發現一土窖坑內一個陶罐,內藏銅錢,數量達四千多枚,大多數可識別錢文。

在中國古代,很多朝代都鑄造錢幣,這是考古研究確定年代的有力佐證。據馮恩學介紹,遼國自己鑄幣數量很少,基本上流通唐代、五代和北宋的錢幣。研究發現,大安出土的窖藏錢幣除了三十七枚唐代「開元通寶」外,均為北宋銅錢,而且從太宗時期的「淳化元寶」到徽宗時期的「政和通寶」,年號序列基本連續,共包含了二十六個幣種,涉及七個皇帝、十九個年號,鑄造年代為公元九九○年至一一一七年。

專家分析,錢幣窖藏多為主人遇到大的突發事件,來不及攜帶或轉運沉重的錢幣而匆忙埋藏,一般與戰事兵災有關。馮恩學推測,大安酒廠窖藏錢幣的主人,應該是受「出河店之戰」兩軍交戰影響,匆忙就地掩埋這些錢幣後逃離的。

這場戰爭發生時間為北宋的政和年間,窖藏宋錢最晚的也是「政和通寶」,此後的北宋錢幣均未發現。歷史文獻加上錢幣佐證,馮恩學將此窖藏掩埋時間確定為公元一一一四年。

作為遼金考古專家,馮恩學教授認為,大安酒廠二○○六年出土的瓷甕、板耳鐵鍋和陶片均為遼、金兩朝共用之物,其中的篦齒紋灰陶片更是契丹文化的典型器物,為遼代特有。經北京大學碳14檢測,板耳鐵鍋是遼代遺物。這裡迄今尚未發現屬於金代的遺物。結合對新發現的錢幣窖藏年代研究,該遺址的年代範圍從遼金時期縮小至遼代晚期。

一次試驗意外收穫

大安酒廠廠長孔令海為探究古代蒸餾酒方法,查閱了大量傳統釀酒資料,根據本廠出土的遼代釀酒文物,設計出一套復原遼代古法蒸餾工藝的設備,並於二○一四年四月十四日進行了第一次遼代古法燒酒模擬試驗。在試驗過程中,情急之下出現了砍冰制冷的情景,恰與歐陽修詩句「斫冰燒酒赤」的描述吻合,這是一個重大的意外收穫。

馮恩學認為,遼代「斫冰燒酒」是根植於中國傳統釀酒文化和鍋甑炊煮器具,並在「春捺鉢」活動對蒸餾酒大量需求的驅動下產生的,是多種文化交融碰撞的結晶。

大安地區有廣袤的黑土地,漫山遍野的高粱、糜子、穀子等,可提供充足的釀酒所需糧食。遼道宗時「長春州鬥粟六錢」,因糧多米賤而載入史冊。嫩江、洮兒河提供了天然的優質水源,燒酒所用自然冰也易得,還可建窖儲藏。遼代出現了口徑達一點四公尺以上的大型釀酒鍋,產能大幅提高,釀酒行業形成重要產業和國稅來源。《遼史·食貨志》記載「凡市井之賦,各歸頭下,唯酒稅赴納上京」,可見當時大安一帶白酒產業是遼朝的經濟支柱、國稅來源。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