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小世界】 麥迪遜公園的「幽靈森林」

文/翁台生  |2021.11.11
1905觀看次
字級
林瓔在麥迪遜公園展出的「幽靈森林」,用枯樹突顯目前最迫切的氣候變遷問題。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氣候變遷的影響層面似乎逐漸在擴大,美西野火燒得怵目驚心,紐約剛經歷過艾達(Ida)風暴水劫,十三人就困在地下室來不及逃生,所以華裔藝術家林瓔(Maya Lin)在曼哈頓麥迪遜公園展出的「幽靈森林(Ghost Forest)」,格外引人注目。

四十九棵形容枯槁的大西洋白雪松,就集中置入休憩圓環邊綠色廣場,用來呈現那個曾經生機無限、植被廣布的雪松記憶,也充分象徵氣候變遷帶來的嚴重危機。從枯木群往南正對著大蘋果打卡相當熱門的熨斗大廈,另一邊天空則是高聳入雲的紐約地標帝國大廈,東側是1928年建成的紐約人壽商辦大樓,聚焦效果十足。

「幽靈森林」其實就是想呈現往昔生機無限林木,如今已是死寂一片。大西洋白雪松原本在美國東岸十分普及,卻由於連年砍伐,再加上氣候變遷的嚴重威脅,如海水入侵、颶風吹襲及野火,導致植被覆蓋率大減。

2012年底的珊迪(Sandy)颶風不只重創紐約,造成全市停電缺油大癱瘓,也讓新澤西州海岸受到嚴重侵蝕。海水入侵導致土壤鹽化,使貧瘠松林生態脆弱,亟待復育。林瓔選擇將這塊惡地枯林重新置入麥迪遜花園,自有其象徵意義。

從麥迪遜公園展場,乍見陽光投射枯樹的光影,紐約客可以各自有不同的體驗。配合「幽靈森林」展示,紐約主辦單位也會在紐約五大行政區種植一千棵樹,以具體行動展現對抗氣候變遷的決心。

除了「幽靈森林」展示之外,林瓔也在專業組識的支援下,整理出來一套曼哈頓五百年動物原住民的模擬影音檔,給靜默森林增添一些想像力。

從五月展出至今,隨著新冠疫情緩和,公園人氣增加,不少父母推著嬰兒車,帶著幼兒來此放風活動,有的坐在「幽靈森林」草地上餵奶吃簡餐,給現場帶來不少活力。

這位以設計華府越戰紀念碑聞名的華裔建築師、藝術家,近年來關注環境議題,特別是氣候變遷帶來的重大衝擊。2009年在網上設立「什麼不見了(What’s missing)?」,追蹤瀕臨滅絕的物種危機,深獲各方肯定,2015年獲歐巴馬總統頒授美國平民最高榮譽的自由獎章。

2012珊迪颶風吹襲紐約造成重大災情,許多人拿災難電影《明天過後》警惕紐約客必需趕快拿出行動;如今Ida再度突顯氣候變遷的危機已迫在眉睫,讓林瓔在麥迪遜公園的「幽靈森林」成為鮮活的話題。

許多人到過麥迪遜公園看完展後,出城賞楓,除了注意山頭秋葉的變化外,也會沿途留意有沒有看得令人揪心的「林瓔森林」。也許這就是另一種藝術的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