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趨勢 東數西算 數字時代的新版圖 文/記者李自良、王麗、潘德鑫 |2021.10.30 語音朗讀 147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工作人員在「一碼貴州」數據平台機房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圖/新華社工作人員在「一碼貴州」數據平台機房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圖/新華社工作人員介紹「一碼貴州」數據平台網絡銷售情況。圖/新華社貴州省貴安新區華為雲數據中心。圖/新華社貴州省貴安新區華為雲數據中心是「東數西算」的案例之一。圖/新華社貴州省貴安新區華為雲數據中心。圖/新華社 文/記者李自良、王麗、潘德鑫縱觀人類歷次技術革命,每一次都是生產力的重新布局,都會編織一張新基礎設施「網絡」。蒸汽時代布局了一張「鐵路網」,電氣時代構建了一張「電網」,而數字經濟時代正在編織「算力網」。誰在算力網優化升級上搶先一步,誰就能占領未來發展制高點。為建立新型算力網絡體系,中國大陸於二○二○年九月成立「東數西算」產業聯盟,目前,「東數西算」在貴州、寧夏、甘肅等西部地區推進,各方正在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算力新格局,構建數字時代「經濟新版圖」。全球數據資源大國根據二○二一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所發布的數據顯示:二○一五年以來,中國大陸數據增量年均增速超過百分之三十;二○一九年數據量約占全球的百分之九點三,居世界第二。「數據資源是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最大優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陳煜波認為,中國政府前瞻性布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人口紅利轉化為數據紅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沈竹林則認為,隨著全社會數據總量的爆發式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數據資源大國,是全球大數據應用最為活躍、最具潛力、環境最優的國家之一。在數字經濟時代,無論是企業發展還是國家競爭,誰擁有海量數據和先進算力,誰就能占領發展制高點、掌握發展主動權。浪潮信息聯合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二○二○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一個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千分之三點三和千分之一點八。但長期以來,中國的算力水平很難滿足數據量猛增帶來的巨大計算需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承載算力的數據中心存在供需失衡、發展失序:東部一線城市「擠破頭」趨於飽和,而在其他地區特別是部分西部地區「無人用」,使用率低。為強化大數據中心統籌布局,今年五月,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明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布局,建設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受訪專家認為,「東數西算」將進一步加快大陸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馬寧宇說,在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中國落後了,互聯網興起時,中國大陸迎頭趕上,而在當前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中,中國大陸至少在同一起跑線上。推動東西協調發展走進貴州省貴安新區金馬大道旁的華為雲數據中心,一排排紅黃相間的歐式建築倒映在清澈的人工湖裡,風景如畫。這裡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一個休閒度假景區,而非華為在全球布局的最大數據中心。華為雲營銷部負責人董理斌介紹,該中心是華為雲在西南區域業務的重要承載節點,其服務範圍能夠輻射到重慶、廣西、廣東、雲南、四川等周邊地區。「把熱數據放在東部,冷數據放在西部,實現全局能效最優。」董理斌告訴記者,華為雲在貴安新區和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布局了一南一北兩大雲數據中心,在上海、河北廊坊、廣東東莞有三個核心數據中心,全部投產後可部署超過二百三十萬台服務器。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將成為華為全球管理數據存儲中心、全球IT維護工程師基地、員工內部培訓實習基地,需要六百名至八百名IT維護工程師,平均每年還將有一萬人左右進入園區進行全景化實戰培訓、實習等,既可推動大數據相關產業的發展,也能拉動當地服務業發展。「『東數西算』帶來的數據要素跨域流動,是實現產業聚集和平衡區域發展的重要路徑,數據中心對貴州本地產業鏈的匯聚牽引效應已經逐步顯現。」貴州省量子信息和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潘偉傑說。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是「東數西算」的一個生動案例。在中國大陸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投入運營及在建的重點數據中心已達二十三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西部雲基地已建成亞馬遜AWS、美利雲等六個超大型數據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的重要節點城市甘肅慶陽,已吸引華為、科大訊飛、金山雲等十二家企業的數據中心落地。打造合作新生態專家認為,「東數西算」用數據流引領帶動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有助於打通東西部數字經濟大動脈。「既緩解了東部能源緊張的問題,也給西部開闢了一條發展新路。」馬寧宇說,貴州將探索「貴州數據交易市場 ┼ 東部數據流通資源」、「貴州算力網絡樞紐 ┼ 東部算力資源需求」等合作模式。「『東數西算』創新了東西部協作模式。」南方電網公司將在貴州投資約人民幣一百億元建設南方能源數據中心,公司總信息師余建國認為,「東數西算」將充分帶動地區間的產業融合、要素流動、算力協作,進一步釋放區域合作倍增效應,實現共贏發展。昔日缺點 今日優點還能減少碳排放寧夏中衛,一個位於大陸西部的沙漠小城。內陸腹地、荒山戈壁、刺骨寒風曾是制約其經濟發展的缺點。如今,這些缺點反而成為中衛市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的獨有優勢。因為內陸腹地等區位特性確保機房安全、荒山戈壁開發後可提供充沛土地資源、年平均氣溫攝氏八點八度是機房冷卻的天然稟賦,中衛市已建成六個超大型數據中心,並著力打造「東數西算」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以及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區域數字化產業基地。寧夏西部雲基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莊寧說:「通過採用自然風冷技術,加上較低的電價,與東部省分相比,我們一千零八個機架的數據中心一年可節省電費人民幣三百萬元左右。機架租金也只有東部省分的三分之一左右。」數據中心被稱為「不冒煙的鋼廠」、「電老虎」,電力成本占其運營成本的「大頭」,一個超大型數據中心每年耗電量近億千瓦時。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如何實現高效、清潔、集約、循環的綠色發展,是擺在數據中心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是「必答題」。「東數西算」無疑是「破題」的抓手。長期以來,東部地區因貼近用戶側,算力需求大,但因能耗限制、電力成本高等原因,新建數據中心難度較大,而西部地區雖數據資源不如東部,但能源豐富,氣候適宜。「東數西算」有助於實現東西部在數據資源、能源供應上的互補,推動數據中心綠色發展。中國大陸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主任於施洋介紹,據測算,大陸數據中心依託「西電東送」的用電量約為二十一點四四億千瓦時,平均用電損耗約百分之六。「東數西算」聯合「西電東送」,在西北棄風棄光地區就近建設大型以上數據中心,既可促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也可降低用電損耗,進一步減少碳排放。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雲南畫卷 一座生物多樣性寶庫 下一篇文章 【考古的故事】 仰韶村考古百年史就從這裡開始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退休之後2025.05.0108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