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前線】 培養孩子系統思考的能力

文/林彥佑 |2021.10.22
1784觀看次
字級

文/林彥佑

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是一個企業界經常運用的經營策略,攸關公司的營運與績效。如果把這個系統思考法則,運用在親子、師生間的互動上,也確實能收到教育之效。

這幾年來的教育趨勢,是希望孩子能養成獨立思考、自主行動與感知覺察,反倒是過往那種教師直接教學法、重視記憶與反覆抄寫的填鴨教學,已幾乎被時代所淘汰了。也因此,如何培養孩子的思考,乃至具備條理與邏輯的系統化思考,便成了極重要的課題。

目前較為一般人所熟知的圖像思考,包括心智圖、魚骨圖、樹狀圖、甘梯圖等等。以心智圖為例,常是師長們在引導孩子歸納時會運用的元素,包括主要向度以及次要、再次要向度;魚骨圖與樹狀圖也是類似的概念,只不過樣態不同罷了。至於甘梯圖,則側重於時間規畫、中短期目標及願景。若把這樣的圖像思考運用在孩子的學習中,就能讓他們具備統整、歸納的概念。

例如,一篇課文,先讓孩子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寫於心智圖的中心,再往外擴展到人物、地點、事物等等;又比如一張魚骨圖,讓孩子畫出魚頭代表結果,魚尾代表起因,中間的魚骨則代表各項元素;至於甘梯圖,可讓孩子擬定學期的學習計畫,如九月要開學收心、認識文字,十月要寫出工整的硬筆字,十一月要把硬筆字和畫圖結合,十二月要排版印刷並於校慶展出。

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孩子對一件事情的進度有所掌握,也間接養成自我期許與負責任的態度。

相關的系統思考圖像有很多。例如,我曾帶孩子運用T型圖(T-chart),請他們思考線上教學的優點與缺點,分別列於T的右側與左側。孩子們思考了一番,認為優點是「節省上學時間」、「可以馬上連結到另一個學習網站」、「學會運用不同的載具」,缺點則包括「遇到不會的無法馬上問老師」、「每天盯著螢幕感覺很傷眼」、「老師不能隨時督促,容易產生惰性」、「麥克風的雜音或不定時斷線,容易影響學習」。當這樣的梯形圖完成之後,便可以接著帶入更深層次的探究了。

又比如,孩子也喜歡畫埃森豪矩陣圖,這是一個四象限的思考法,其最原始的思考法則,是運用於辦公瑣事的處理,依事情的輕重緩急區分成四個象限,分別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而我跟孩子互動時,則讓讓他們改成「好吃、不貴」、「好吃、很貴」、「不好吃、不貴」、「不好吃、很貴」。

另外,許多人採用的六頂帽思考法、KWL學習指標、ORID,都是很好的系統思考策略。

其實,家長們不熟悉這些圖表亦無妨,在家裡,只要多讓孩子「思考」就可以了。可從「為什麼」開頭提問,讓孩子說出「原因」,而非僅僅是封閉式的「是」與「否」,之後,再進一步更深入追問,誘發更多的思考與表達。

這樣的思考方式,最重要的並非答案,而是在思考的過程,還有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可以運用哪些資源,在龐雜的資源中,讓孩子學會如何去選擇、割捨。這也正符合目前的教育潮流:過程重於結果。

我們常說,時代在變,每個人的思惟也都需跟著改變。過去,我們直接給孩子標準答案,但現在我們要教孩子找答案的方法,如此當他們面對不同的情境時,才能自己想辦法找到答案。

新課綱上路的這三年,我們不斷提及「自動好」,其中的「自」便是自發、自學、自主行動。當孩子能夠自我思考、學習、覺察、徹悟,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將無可限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