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珍
中國字博大精深,在文字的浩瀚海洋裡泅泳多年,仍時不時地會被同音異字或諧音給撂倒,甚至跌個四腳朝天。不能怪父母取名時未深思熟慮,而是孩子們的腦袋就像是異次元世界,存在多個平行時空。
兒時家住眷村,村子的叔伯們幾乎不會講台語,跟老婆講話,總是國台語互相接龍。
一巷的臧伯伯,老大取名「臧瑜珂」,老二喚做「臧瑜樵」,老三則叫「臧瑜妲」,我們覺得臧伯伯取的名字不只好聽又不落俗套,絕對跟菜市場名楚河漢界。可一上學,一手好棋硬是被翻盤,章魚哥、章魚腳、章魚蛋,從小學到大學始終是三兄妹的背後靈,很是厲害。
對門的厲伯伯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厲國昭」、老二「厲國棟」,念起來雄壯、聽起來威武,一點都不違和,但一上學,名字就有了另一層含義。厲國昭,用台語念變成「你閣走」,而厲國棟呢?則是「你閣趒」。兄弟倆在學校有了無比響亮的綽號,讓人很容易記住他們,那麼好的亮點,怎麼捨得改,當然要萬古留芳啊!
三巷的金伯伯連生六女,原以為老七會湊成七仙女,還好金媽媽肚皮爭氣,生了帶把的取名「金緯達」。出門有六個姐姐保護,果真是「真偉大」,上課點名老是點到他,因為太順口了。
我的堂姐更慘,「向孜筑」如此有文學氣質的名字,硬是被同學改成「像隻豬」,但伯父不答應改,她只能忍辱負重熬過求學階段。大學畢業後,自己可以做決定了,終於還她一個神清氣爽、沒有諧音的人生了。
公司有同事覺得名字取得不好,導致諸事不順,改名為「宇加」,意為宇宙萬物眾神加持,這下鐵定事事皆順。殊不知過了半年,他又改回原本的名字,說:「改了名字,祖先都不認得我了,怎麼幫?」要改、不改,都有一套言之鑿鑿的說詞。
從前說「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如今時空環境大不同,改名其實真的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