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睿 台南市安南區瀛海中學三年一班
參觀博物館時,我看見擺在櫥窗中一件件精美的雕塑作品,個個出神入化,令人歎為觀止。回到家中,我拿起美術課的陶土,看起來平凡且無特殊價值。皆為陶土,給人的感受卻有如此大的差異,這是為什麼呢?
陶土尚未被人開採時,大多是埋在地底,並無任何區別。若以陶土喻人,每個人出生時,潛能尚未被挖掘,亦如埋在地底的陶土,擁有無限可能。直到有人把陶土挖出,陶土才有被人塑造的機會。
此時,若陶土被善於雕塑的人拾取,日以繼夜的雕塑,嘗試讓它變成最好的樣貌,就有成就的可能。如同我們在人生旅途上,如果遇見生命中的伯樂,他努力栽培我們,使我們發揮潛能,就有機會讓我們展現最好的一面。
接著,陶土被放入幾千度的高溫中燒製,卻使它更加堅硬,不再鬆軟。正如我們面對挫拆時,應要愈挫愈勇,展現堅定的意志,挺過大風大雨,不向命運低頭。
然而,精美的陶器完成後,此時若不慎摔落,一切皆成了一場空,甚至可能連原本的陶土都不如──這不也告訴我們,經過一番挫折後,苦盡甘來,人生將走上高峰,但一時大意也有可能招致失敗,必須戒之慎之,切勿樂極生悲。
再次參觀博物館,我看著諸多精美的作品,突然有感而發:或許生命就是要在逆境中成長,才能像這些陶器璀璨光明。我也期許自己能不畏挫折,持續努力,開創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