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東孀婦包張氏,因夜紡無伴,乃畜一鵝。居數年,孀婦卒。鵝繞其柩三匝,哀鳴而斃於柩旁。族人瘞之於張氏墓側,碣曰義鵝墳。
—《勸世叢談》,朱幼蘭書
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甬東孀婦包張氏,因夜紡無伴,乃畜一鵝。居數年,孀婦卒。鵝繞其柩三匝,哀鳴而斃於柩旁。族人瘞之於張氏墓側,碣曰義鵝墳。
—《勸世叢談》,朱幼蘭書
脖子細長,走路神氣,長相美麗的鵝,是人們喜愛的動物。鵝,是家禽,因為地域觀念強,也有人養來看家。鵝看家的本領不輸狗,常把上門的陌生人嚇得拔腿狂奔,還會乘勝追擊,追得來人氣喘吁吁。
這則護生故事〈伴侶〉的主角是一隻鵝。
話說在浙江定海舟山島附近的甬東地方,一位婦人包張氏,她的丈夫過世了,獨自一人生活著。這位婦人白天忙別的事,夜晚才紡紗。夜間寂靜,四野無聲,只有紡織機的唧唧聲,加上油燈昏暗,燈火閃爍不定,更顯寂寞荒涼,於是她養了一隻鵝陪伴。
故事說到這,讓人感到好奇。一般人養在身旁陪伴的動物,大都是貓或狗,牠們與人互動多,跟人的生活貼近,且善體人意,受人寵愛,因而在家中穿堂入室不受拘束,而這位婦人卻養鵝來陪伴。
婦人夜夜紡紗,鵝夜夜在一旁陪著,人鵝相依,感情如母子、如伴侶。
如此相伴了幾年後,婦人過世了。家人親友為她辦理後事,靈柩停在家中,尚未出葬。婦人養的鵝似乎知道主人已經離世,哀哀鳴叫著,做出一件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牠像一個明理和懂禮數的人那樣,繞著棺柩走三圈,然後暴斃於棺木旁。
鵝,太過傷心難過了,竟悲痛到斷腸而亡。鵝,有人心,有人性,即人們說的靈性;可見有情眾生,不論是長成什麼樣的形貌,他們的心,他們的愛,都是純情而珍貴的;故事中的鵝對主人的感情令人尊敬,牠的事蹟令人感歎。
親友們將這隻鵝葬在婦人的墳旁,讓牠永遠陪伴著親愛的主人,並為牠立碑,刻著「義鵝塚」作為永久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