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 武向平 帶著孩子翱翔神祕的宇宙

文/記者任沁沁、董瑞豐 |2021.09.26
1419觀看次
字級
狼,你見過嗎?武向平不會忘記,黑暗中與狼對視的那個瞬間。 熱愛戶外的科學家,那一刻寒毛豎起,熱血上頭。強烈的求生欲,讓理智戰勝了恐懼。他抓起電棍,伸出帳篷外,在警報聲與電光火之間,狼退縮了。 那是二○○四年新疆天山深處烏拉斯台的一個夜晚。為了追尋宇宙中的第一縷光,武向平選定人跡罕至的地方架設天線。遠離人群,這裡可以最大程度避開調頻廣播和其他無線電的干擾。南北天山交匯處的那片荒野,高寒缺氧,不見樹木;凶險和孤獨相隨,星辰為伴。 圖/新華社
武向平努力實踐將科普帶入山區的目標。圖/新華社

文/記者任沁沁、董瑞豐

狼,你見過嗎?武向平不會忘記,黑暗中與狼對視的那個瞬間。

熱愛戶外的科學家,那一刻寒毛豎起,熱血上頭。強烈的求生欲,讓理智戰勝了恐懼。他抓起電棍,伸出帳篷外,在警報聲與電光火之間,狼退縮了。

那是二○○四年新疆天山深處烏拉斯台的一個夜晚。為了追尋宇宙中的第一縷光,武向平選定人跡罕至的地方架設天線。遠離人群,這裡可以最大程度避開調頻廣播和其他無線電的干擾。南北天山交匯處的那片荒野,高寒缺氧,不見樹木;凶險和孤獨相隨,星辰為伴。

敬天愛地不捨星夜

武向平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說起宇宙,他滿眼擋不住的光芒。

宇宙如何從黑暗走向光明?人類能否看到來自宇宙深處的第一縷光?解開它,無疑將拓寬人類觀測宇宙的能力,填補人類認識宇宙的空白。這個當今觀測宇宙學最熱門和最具挑戰性的課題,始終繫在武向平的心頭。

敬天愛地,不捨星夜。兒時,延安黃龍山,漫天星輝駐入心田;大學和研究生,學著物理和電磁場理論,卻琢磨著為何類星體如此明亮;而後,他改行研究天文。

你在看宇宙,宇宙也在看你。這種奇幻的交流,讓武向平痴迷。

二○○三年,他提出建設一套探索宇宙最早發光天體的方案:用一定數量規律排列的天線陣,探測紅移在十以上的中性氫輻射信號——那是人類要抓捕的來自遙遠宇宙深處的神祕信號。

孩子眼裡看到了光

為了將理論化作現實,武向平走出辦公室,走進新疆天山深處。

高原上,四野荒蕪,每年只有七、八兩個月的夏季。一頂孤獨的帳篷,在冷冽中駐紮,直到烏拉斯台觀測基地在一磚一瓦中建成。

由於遠離人煙、交通不便,基地建設之初,他時常不喝水,使得痛風纏身。

經過三年建設,南北四公里、東西三公里,兩條基線組成的大型低頻射電干涉望遠鏡陣列(21CMA)誕生,共計一萬零二百八十七枝天線。

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並專門用於搜尋宇宙第一縷曙光的項目,率先獲得了低頻波段的宇宙圖像。

基於21CMA累積的重要經驗,武向平後來成為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中國首席科學家。

SKA將會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射電望遠鏡。作為SKA主要發起國和成員國,中國SKA清晰的科學目標和發展路線圖已經確立。

接著,「中國天眼」FAST(直徑五百公尺的球面無線電望遠鏡)驗收後,武向平又擔任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負責科學目標的遴選。

FAST是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能望穿百億光年。今年三月三十一日起,開放全球天文學家徵集觀測申請。「FAST和SKA,一個完全自主研發,一個深度參與國際合作,全面展現了中國科研能力。」武向平說。

對遙遠世界無限接近的渴望和悸動、好奇與想像,是人類超越自身的重要力量。武向平看到,愈來愈多青少年熱愛天文,中國大陸也在大力發展天文學。

十年前,他開始為大陸的大中小學生做科普,每年三、四十場,而且堅持到貧困地區為中小學做講座,讓山區的孩子們感受科學的魅力、宇宙的奧祕。

他看到許多西部和偏遠地區的中小學生尚無法直接接觸日新月異的現代化外部世界,與城市同齡學生在科學素質方面的鴻溝依舊存在。

「這是阻礙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科技資源配置特別是師資力量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利用科協、院士、政協的平台,他呼籲科技資源要向農村、西部、山區傾斜。

大江南北、千溝萬壑,他以雙腳丈量,踐行著科普重心向西部和山區傾斜的承諾。

從孩子的眼睛裡,他看到了光,那是求知若渴的熱情。他們身體坐得筆直,耳朵竪得高高,踴躍舉手提問:「星星為什麼不是三角形的」「比宇宙大的是什麼」「太陽為什麼不會掉下來」「外太空有沒有矽基生物」……在這些腦洞大開的問題裡,武向平陶醉了。他帶著孩子們,在充滿神祕的宇宙中翱翔,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命運。

走路如風,語速飛快,他好像一個永動機,總是蓄滿能量。

很多人汲汲以求的東西,他看得很輕。相比於個人的光環,他更願意把青年學者推到台前。每一個項目打好紮實基礎步入正軌後,他就讓自己漸漸隱去,再闢新的方向。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