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清雅(右)引領打造太平老街,獲頒「農村領航獎」。圖/嚴清雅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六十六歲退休教官嚴清雅,退休後返回海拔一千公尺的嘉義縣梅山鄉太平村老家擔任村長,退輔會將他的故事拍成微電影《心在太平》,二十四日在太平村活動中心首映。
嚴清雅的祖先在清朝中葉移居太平,世代都是佃農。一九四三年太平洋戰爭期間,父親被日本政府徵召到菲律賓當軍伕,當時他的二姐未滿三歲,由於想念父親、日夜啼哭,眼睛受到細菌感染,最後竟然夭折。
成立幸福食堂 邀獨居長者吃飯
嚴清雅說,他的母親很堅強,丈夫被徵召到南洋、二女夭折、三女剛呱呱墜地,但她靠著砍柴、採藥草、種蕃薯維持家計,也因為母親勤樸、認命的個性,造就子女們堅毅樸實的精神。
一九四五年日軍戰敗,嚴清雅的父親平安歸來,後來才生下他,家裡有二男、七女,儘管經濟並不富裕,但父母親省吃儉用,也要讓所有子女去念書。
在家排行老八的嚴清雅,高中時當班長,學校教官鼓勵他去報考軍校,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也聽從教官的建議。一九六五年軍校畢業後,先後在部隊擔任排長、連長,後來持續進修,一九七九年考上教官,直到二○○○年退休。
嚴清雅引進駐村藝術家,將太平村打造成富有藝術氣息的山城。圖/嚴清雅提供
教官退休後,嚴清雅被一所私校網羅當祕書,二○○六年私校董事長赴中國大陸發展,邀約他一起到大陸奮鬥,但他認為離開故鄉多年,決定返家回饋鄉里,並在二○一○年當選太平村長。
他返鄉後,發現村裡獨居老人多,許多長輩滷一鍋菜,就是一周的食物,看了非常不捨,於是他挨家挨戶勸他們走出戶外,並在活動中心舉辦演講會、文康活動,讓長者們吸收新知、互相交流,並成立「幸福食堂」一起共餐。
打造太平雲梯 盈餘當福利基金
當選村長後,嚴清雅提出,興建全台海拔最高觀景吊橋「太平雲梯」的構想,但許多人都嗤之以鼻,因為光要村民提供土地同意書就是一大難題,但他逐一說服地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二○一七年啟用「太平雲梯」後,不僅吸引人口回流,也帶動周邊繁榮,他還組成合作社,將盈餘回饋給社區,作為育兒、就業、老人福利基金。
此外,嚴清雅也引進駐村藝術家,發揮美學的力量,並鼓勵村民遍植花卉,種出台版「普羅旺斯」,他的努力獲頒二○一九年「農村領航獎」,獲得總統表揚。退輔會發現嚴清雅的故事很勵志,因此特別為他拍攝《心在太平》微電影,今日首映。
嚴清雅說,他的目標是創造適合人居的「富春山居圖」,而不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花源」。他的理念來自《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回歸自然,以生態、零排碳與「山林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