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世界十字路口」時報廣場人氣回流,顯現復甦跡象,但是人潮要進到百老匯看秀,景氣才能真正好轉。圖/陳麗卿
百老匯熱門秀《Wicked(女巫前傳)》準備打先鋒,吸引紐約人潮回流。 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大蘋果的復甦光靠「世界十字路口」時報廣場人流是說不準的。這個全球最繁華的萬象都會經歷幾波Covid-19疫情衝擊,餐廳停業,名店出走,市況蕭條,要讓紐約市恢復元氣,並非一蹴可幾。
無論官方民間都希望:早點讓外地觀光客停下腳步,走進百老匯劇場,紐約才有可能回過神來。
紐約百老匯有四十一家劇院,2019年吸引四百六十萬觀光客進場,創下十八億美元的門票收入,直接靠著百老匯維生人數近十萬人,間接影響就業人口更為可觀,可以說是紐約觀光業的支柱。
百老匯秀在去年3月28日停演後,各界一直關注它何時能夠重新上演;預定有三十檔秀準備在今年底上檔,近半盼能在月中開埸,其他的就趕上今年最後一季,在年終假期間博個好彩頭。
但要劇場重新啟動可沒有外界想得那麼簡單,至少要花上四個月,從早期的廣告宣傳,演員召回培訓、排演,畢竟他們都已經有一年多沒有上台;更麻煩的是因應疫情的配套措施,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紐約的疫情因為Delta變種攪局仍然嚴峻,如何讓觀眾一個挨著一個坐著觀劇兩、三個小時,想來都挺令人冒汗。只是劇院評估若只開放部分或採梅花座的安排根本不可行。百老匯秀的人事費用、場租支出可觀;劇場賣座的時候都未必能賺到錢,甭提說裁減進場觀眾人數。
百老匯急著重開,卻也不敢冒進。紐約前州長葛謨5月宣布紐約市解封進程時,至今上檔最久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歌劇魅影)》跟進宣布10月公演的消息,並準備開始預售票務。後來打算跟進的有《The Lion King(獅子王)》 、《Hamilton(漢彌爾頓)》和《Wicked(女巫前傳)》三大熱門,以及《Chicago(芝加哥) 》、《Aladdin(阿拉丁)》。這些都有穩固龐大的觀眾支持,比較不會有財務風險。至於一般新劇短時間應該都沒有出頭的機會。
最麻煩的是疫情檢控,進場觀眾得核查打過疫苗才放行,如何執行有難度;還有重新起步階段,過去一周八場的規格恐怕也難維持,只能協調劇場房東共體時艱,場租能夠調降,否則苦日子不知拖到何年何月。
百老匯聯盟的知情人士對前景評估「審慎樂觀」,如果開場幾周票賣座不佳,達不到七成五甚至更差,那麼也等不到紐約地方政府支援,國會通過的紓困金也無法進場,百老匯戲院的燈光很快就會黯淡。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那些有口碑的長紅大秀觀眾結構,粗估紐約客占二成,鄰近新澤西、康乃狄克州與紐約上州跨三州的占一成五;其他有六成五觀眾都是外地觀光客。而今年觀光人數估計只有2019的一半不到,能否支撐大有問題。
Delta變種病毒的確也造成百老匯的殺傷力,從倫敦與澳洲同業的反應看來,顯然受到的衝擊不小,紐約百老匯秀重新登場壓力很大。
紐約客期待百老匯劇院燈亮起來之後,人氣逐漸回籠,如此年底時報廣場的新年倒數才有可能集氣造聲勢。紐約復甦目前看來仍然遲緩,急需靠百老匯來打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