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 威爾遜與凱因斯

文/林一平 |2021.09.14
1181觀看次
字級
圖一:作者繪克里蒙梭 圖/林一平
圖二:作者繪凱因斯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今日中美貿易大戰,全世界動盪,我們有從過去的歷史學到教訓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勝利的協約國於1919年1月召開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戰敗國並未獲邀參加,可以說就是勝利國的分贓大會,主要是由美國總統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1924)、英國首相勞合喬治(David Lloyd George;1863-1945),以及法國總理克里蒙梭(Georges Benjamin Clemenceau;1841-1929)主導(圖一)。

和會上簽訂了處置戰敗國德國的凡爾賽和約,遏制德國及蘇聯等戰敗國及共產國家。老虎總理克里蒙梭已經鯨吞,又思鳩奪,強硬對待德國,因此被稱為「勝利之父」;巴黎和會英國代表團有一位經濟顧問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圖二),認為協約國單方面擠兌德國所作的賠償條約不可能達到目的,寫了一本書,評論對德國苛刻條款之不切實際,除了把德國再逼瘋外,不會收到任何效果。凱因斯說:「美國的威爾遜總統是既聾又瞎的唐吉訶德先生,他的思想大多是基於神學,而非知識。」當時的法國元帥福煦(Ferdinand Foch;1851-1929)也評論說:「這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的休戰。」果不其然,二十年後歐戰爆發,巴黎被德國占領。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凱因斯批評邱吉爾是既天真,又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人,而其身旁的專家則是一群笨瓜。邱吉爾沒有生氣,反而和顏求教,借重凱因斯的專才。凱因斯運籌英國戰時的經濟政策,並策畫戰後的借款,工作繁重,以致積勞成疾而亡。凱因斯在總體經濟學上有卓越的成就,他的思想成為上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世界性經濟蕭條時的有效對策,影響美國的經濟方針,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世主」。

威爾遜是屬於官運亨通的人,畢業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是歷任美國總統中唯一獲得哲學博士學位(PhD)者。威爾遜雖然做了許多具爭議性的事,卻不妨害官位。1915年他建立聯邦儲備系統,當時一群銀行家臭罵他一頓,後來卻以他的肖像發行十萬美元的紙幣。他在第一任總統任期內,大辣辣的表現出歧視有色人種的態度,遭受強烈抗議。諸如此類,狗皮倒灶的行為罄竹難書,卻不妨害他1917年續任總統,主因是他的對手休斯太肉腳。威爾遜競選時根本忽視休斯的存在。當被問到為什麼不直接攻擊休斯,他說:「千萬不要謀殺一個正在自殺的人。」結果他運氣好,險勝了休斯。

1918年1月8日,威爾遜發表了十四點和平原則,被凱因斯罵到臭頭。這個和平原則首次論述了關於成立國際聯盟的想法,因此獲得了1919年諾貝爾和平獎。但當1920年國際聯盟根據威爾遜的理想成立時,美國自己卻反對沒加入,打了威爾遜一個大巴掌。威爾遜因此中風,勉強撐了一陣子後,抑鬱而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