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文化廳 探索古代科技 追尋先民智慧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2021.09.13 語音朗讀 34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外觀。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水運儀象台」中層的球體「渾象」,要上2樓觀看。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安濟橋(趙州橋)石造模型。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其上層的「渾儀」,要上3樓觀看。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指南車和車頂端的小木人,小木人手指南方。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水運儀象台」中門的古代人偶,時刻一到就會叩鐘。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 佛宮寺釋迦塔木造模型。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指南車和車頂端的小木人,小木人手指南方。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指南車內部構造,中央有一個大齒輪,兩側有繩索牽連的小齒輪。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佛宮寺釋迦塔木造模型。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木製虹橋模型,是仿製中國名畫〈清明上河圖〉裡的拱橋。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水運儀象台」背面的「晝夜機輪」運轉模式。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有些巧思與技藝令人嘆為觀止。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文化廳」,有一個中國古代科學展區,展示古代的中國科學發明,透過遺物與古籍記載重造,彷彿穿越時空,見證先民的智慧成就。 位於台中市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有太空劇場、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等設施。其中的「人類文化廳」以世界文化、中國科學文明、大洋洲文化為主題,展示人類文明的發展與演變。在「中國的科學與技術」展區,透過古人的遺物與記載,可以了解古人的科學成就;有些科技發明比歐洲早數百年甚或上千年,有些則是獨創,至今仍被沿用或改良使用,讓參觀者了解中國工藝科技的輝煌過去。千年水力天文鐘 原尺寸重現「水運儀象台」是人類文化廳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它是宋朝的天文鐘,也是機械錶的先驅,具有天文觀測與報時的功能。館方依據北宋蘇頌所撰的《新儀象法要》內容,於1994年研究復原完成,成為世界第一座功能完備,且能運轉的原尺寸木樣模型。「水運儀象台」高約12公尺,長、寬各約7公尺,共有3層結構,上層「渾儀」為3重輪的組合,用於測量天體黃道、赤道座標以觀測天象;中層「渾象」為直徑118公分的球體,標示28星宿,演示星象的運行;下層「司辰」則用「晝夜機輪」自動報時,也就是利用水車運轉原理,是集觀測、演示、報時功能於一身的天文儀器。 這座古代天文儀器,從正面看是古色古香的5層木閣,中門立有穿著古裝的小人偶。解說員辜蕙玲以兒歌「側耳聽聽,放眼瞧瞧,我們來看天文鐘;時初手搖鈴,時正來叩鐘,每一刻鐘擊個鼓,舉牌木人站門口,幾時幾刻便有譜」來解說。辜蕙玲說,只要學會換算古制與現代時間,就能看懂舉牌木偶顯示的時間,了解中國最古老鐘錶的報時方式;而木閣背面則能觀察設計精密的「晝夜機輪」運轉模式。佛宮寺釋迦塔 天下第一塔佛宮寺釋迦塔,原建築位於山西省應縣,有「天下第一塔」之稱,建於遼(契丹)清寧2年(1056年),以紅松木建造的八角形塔身,底座直徑約30公尺,塔高67公尺,相當於22層樓高,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古老的木構佛塔建築。辜蕙玲指出,展場內的釋迦木塔模型,從外觀看起來只有5層,其中包含4層暗層,為9層6檐的樓閣式塔,整座塔無一根鐵釘,全由數十種斗拱卯榫接疊而成,工法繁複,美觀實用,千年來有「強震不倒、砲擊不毀、雷擊不焚」之譽。古代的導航器:指南車指南車的發明甚早,西漢時即有複雜齒輪系傳動指南車,車上直立的長棍頂端有一小木人,伸長手臂指向南方。據說它的用途有二:一為作戰時使用;一為天子出巡時的儀仗,都是用來指出方向。不同於現在使用的指南針以磁針定位,指南車是利用差速齒輪傳動的機械系統,不論車子如何移動,始終能保持一定的指向,所謂「車雖回運,手常指南」,開啟中國古代車輛機械和導航技術的先河。清明上河圖 虹橋再現展示館內有座木製拱橋,是仿製中國名畫〈清明上河圖〉裡描繪的虹橋。虹橋位於北宋首都開封城外,橫跨汴河之上,採疊梁木拱無柱結構,由多根木頭交叉搭置架構而成,由於沒有橋墩,更便於行船,是中國木造橋梁技術之極致。最早石造拱橋 隋朝趙州橋安濟橋又稱「趙州橋」,實體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南的洨河之上,修建於隋朝(605~618年),由石匠李春等人建成,是世界上最早的石造大跨度單孔敞肩圓弧拱橋,千年來歷經無數次洪水、地震,至今依然安在。趙州橋的建造工法,至今仍廣泛應用於橋梁工程,比歐洲同類橋梁早了1200多年,為中國石造工程技術的偉大傑作。實體的趙州橋長約50公尺、寬9公尺,橋面跨度達37.47公尺,扁平的拋物線拱如一張弓,又如新月,造型優雅,坡度平緩,不僅利於橋上車馬行人通行,也利於水下船隻航行。橋拱的背面,有一道道的石條,順著橋的縱向延伸方向建造,共28道拱圈拼成,以「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的功效著稱;橋上各部件裝飾精緻,欄版上的石雕藝術頗負盛名。 前一篇文章 【台灣藝術教育館】 動漫藝次元 魔幻超時空 下一篇文章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竹風草韻 編織雅趣風情 熱門新聞 01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2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3【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4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5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6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7【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8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9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10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中興新村 虎山蒼鷹闢新鎮 雙十牌樓喜迎賓【三好校園】臺中光正國中 打造樂讀新視界台灣花磚博物館 立體浮雕有藝趣 手工彩繪映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