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襲捲全球之際,多虧有許多「前線戰士」以各種方式抵擋,疫情才得以漸獲控制。為了表彰和紀念她們的壯舉,生產芭比娃娃的美泰兒公司最近推出六款「抗疫典範」芭比,其原型分別為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吉伯特、巴西生物醫學研究員迪赫素斯、澳洲醫師懷特、美國醫師克魯茲、加拿大精神科住院醫師奧里瓦和美國急診室護理師歐蘇利文。
1.吉伯特
研發出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莎拉‧吉伯特(Sarah Gilbert)是英國疫苗學家暨牛津大學疫苗學教授,專攻流感及新興病毒疫苗的研發。這次用來對付新冠病毒的有效疫苗之一「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簡稱AZ),即由她與其他科學家共同研發。
得知美泰兒公司(Mattel Inc)要生產一款以她為原型的芭比娃娃時,吉伯特教授一開始感到有些不可思議,不過了解其意義後,她希望這款娃娃能鼓勵更多年輕女孩未來以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為職志。
她表示,「我很樂意啟發下個世代的女孩走進理工科職場,希望孩子們看到以我為雛型所生產出的芭比娃娃時,可以明白科學類的行業在協助所處的周遭世界方面缺一不可,也但願孩子們可以藉我的範型娃娃認識她們先前所不清楚的行業,如我所從事的免疫學。」
2.迪赫素斯
領導變種病毒基因定序
賈桂琳‧迪赫素斯(Jaqueline Goés de Jesus)是巴西生物醫學研究員,以領導巴西COVID-19變異病毒的基因體定序工作見稱。她的工作有利對治巴西變種病毒。
迪赫素斯在拿到博士學位後,以研究員身分任職於聖保羅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她一開始參與了一個簡稱為「斑馬」的計畫,目的在了解茲卡病毒在巴西的擴散情形,此計畫後來發展成兩個機動性的定序實驗室,迪赫素斯隨後用此實驗室研究爆發的登革熱,結果她發現二○一九年爆發的登革熱病毒株類似馬丁尼克和瓜達盧佩的病毒。
迪赫素斯當年踏上科學路,是因為對科學懷抱熱情,希望能藉此找到治癒愛滋病的方法。而今,她回首當年的夢想,不禁莞爾。多年的生涯歷練後,她明白每一個單一發現不管大小都是一種貢獻;每個科學家都希望解決某個問題,但沒有一個人可以對每件事提供答案;知識是透過集體建立,其「過程」本身就是有意義的。
回望過去的成就,迪赫素斯敞開心扉,迎接自己未來在科學領導角色上即將面臨的喜悅和挑戰。
3.懷特
設計出前線醫護人員手術袍
柯比‧懷特(Kirby White)是澳洲維多利亞州中部城市本迪戈(Bendigo)的全科醫師。去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的第三周,懷特醫師發現院內拋棄式手術袍即將用盡,便與同事決定展開行動。她們一起研發出一種可清洗、重複使用的手術袍,讓他們持續探望病人之舉不中斷。
然而,懷特不僅設計、研發,還得集資生產。她先是透過群眾集資平台「GoFundMe」網頁,以及遊說相關公部門,募集到四萬多元美金。接著,她聯絡當地義工、紡織公司、甚至自己的婚紗公司,一起生產手術袍。
而今,懷特已生產出五千兩百多件手術袍,可供應維多利亞州當地七百五十多家醫療診所。此外,她還儲存了許多暫時閒置的手術袍,只要其他診所有需求,可隨時供貨。
懷特向來是一位熱情又投入的全科醫師,常在傍晚時分固定探望病患;這次藉由研發和協助生產環保手術袍,對自己所屬的社區盡心盡力,展現高度的仁心仁術,被維多利亞州嘉許為「本地英雄」,且被提名為澳洲今年的風雲人物。為了表彰她在新冠病毒爆發期間所做的努力,美泰兒打造出「懷特芭比」,一個以她為範型、身著其所設計的手術袍的娃娃。
4.克魯茲
團結對抗亞裔社群遭仇視
奧黛麗‧克魯茲(Audrey Cruz)是美國拉斯維加斯醫師、健康倡導人、生活時尚部落客等,而今她被美泰兒公司選中,又化身為「抗疫典範」芭比。
今年三十一歲、有個男寶寶的克魯茲小時候也常把玩芭比娃娃,接到美泰兒公司的聯繫電話有些受寵若驚,「我覺得自己並不特別,我的故事沒那麼獨特啦!」
克魯茲有菲律賓血統,五歲時隨家人從夏威夷遷至拉斯維加斯。她畢業於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擁有電機工程和醫學雙學位。
疫情期間,她不僅位居前線對抗病毒,還聯合其他亞裔美籍醫師,開拍了一部叫做「我不是病毒」的影片,一起對抗全美對亞裔社群的種族偏見和歧視。這種對亞裔社群的仇恨,部分源自美國前總統川普以「中國病毒」泛稱新冠病毒的種族指控用語。
克魯茲表示,「我們想為這個社群發聲,知道其中許多人未必可以為自己說句公道話,抑或是可能沒有自己的平台發聲。」
去年三月疫情爆發時,她剛結束產假,回到工作崗位。疫情嚴峻期間,醫療量能幾近飽和,她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個人防護裝備也不足,只能整周都戴著同一個N95口罩。當時尚無疫苗,為了保護出生不久的兒子,她把他送去父母家。
期間,克魯茲仍繼續書寫部落格,分享她當內科醫師、做母親的經驗,以及養生之道。除了當作一種療癒的管道,她也希望自己的部落格能鼓舞他人。其種種作為都展現了正面的力量,誠如美泰兒公司的一項聲明所言,「克魯茲給自己的社群帶來積極力量,啟發現在和未來的好幾個世代。」
5.奧里瓦
對抗醫療體系的種族歧視
奇卡‧奧里瓦(Chika Stacy Oriuwa)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精神科住院醫師;因力圖廢除醫療體系裡出現的種族歧視,如今也有了一個跟自己長得一樣的「芭比娃娃」。
小時候,奧里瓦會把手邊芭比裝扮成醫師、詩人和演出者,但沒有一個芭比的原來樣貌是她想成為的樣子。美泰兒公司當時生產的黑色芭比不多,特別是她這種膚色又有非洲質感頭髮的娃娃,更是少之又少。但從小,她就力抗黑人不適合從事醫職的「社會暗示」。
「我不僅沒有扮演醫師角色又長得像我一樣的芭比,現實生活裡也不認識哪個黑人女醫師。」
後來,奧里瓦不僅成功上了醫學院,還在第一年公開談論她作為唯一黑人學生所面臨的歧視,且協助力促醫學院課程多元化,並於去年畢業時成為多倫多大學醫學院首位黑人女性畢業生代表。
而今,奧里瓦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兒時夢想,還有了一尊以她為範型的芭比。看到以自己為雛型的「黑人女醫師」芭比問世,她非常開心。她希望全球各地的孩子們看到這個「典範」娃娃可以勇敢逐夢,向最好的自己邁進。
6.歐蘇利文
堅守抗疫防線守護大眾
艾美‧歐蘇利文(Amy O'Sullivan)是紐約威科夫醫院(Wyckoff Hospital)急診室護理師,而今也有一尊以她為雛型的芭比。
今年夏天,當歐蘇利文得知美泰兒公司來電想徵求她的同意,因為他們想打造一尊以她為範型的芭比時,她覺得同事在跟她開玩笑。今年五十八歲的急診室護理師,騎哈雷機車,身上有三十個刺青,跟身材曼妙的芭比一點都不像,聽到同事的留言,她半信半疑。
不過,當回電給美泰兒公司,對方跟她說「我們想請你當小女生的典範,由你代表全世界的護士,讓女孩們知道她們可以盡其在我」時,歐蘇利文不僅相信了,還與有榮焉。
去年疫情大爆發時,她照護布魯克林區首位八十二歲染疫病患,後來自己也染疫並接受插管治療。戰勝病毒、康復後,她回醫院繼續克盡職守。去年十月,她榮登《時代》雜誌封面,成為二○二○年百大影響力人物之一。
美泰兒公司不僅打造出六尊「抗疫典範」娃娃,啟發後代,還想藉此作公益,從每尊娃娃賣掉的售價中提領五美元,捐獻給第一響應者兒童基金會(First Responders Children's Foundation)。
這種公益活動讓歐蘇利文備感希望。現在,她的房間有個穿著打扮跟自己一模一樣,讓她覺得就像在照鏡子的芭比。她把娃娃放在寵物搆不到的高架子上。以前從未玩過芭比娃娃的歐蘇利文表示,「我小時候老覺得自己是局外人,沒有哪個人的長相、說話和走路樣式像我,成長過程中也沒有可效法的榜樣。因此,如果我可以化身為這種範型娃娃,成為某些小女生的榜樣,我很樂意,而且也覺得好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