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日前表示,目前正在積極進行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相關工作,包括研究深入評估CPTPP相關條款研究與深入評估,並準備與CPTPP成員進行技術溝通和交流。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二○年十一月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中,已明確表達加入CPTPP的意願,十二月底發布「十四五規畫」(第十四個五年規畫)時,將加入CPTPP納入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展開蹉商。
CPTPP的前身是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起成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美國成立這個協定的目的希望建立一個經濟合作集團,抗衡中國大陸日增的影響力。不過後來美國前總統川普宣布退出TPP,改由日本主導,並將TPP改名為CPTPP,已於二○一八年成功達成協定簽署;大陸主導推動以東協國家為主體的亞太十五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在去年十一月十五日正式完成簽署。
RCEP才剛簽定,大陸就表示要加入CPTPP,且已陸續和澳洲、馬來西亞、紐西蘭等國家舉行CPTPP的協商,展現出積極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的企圖心。
馬政府時期雙軌推動加入RCEP和TPP,民進黨執政後,因兩岸因素,對參加RCEP的態度非常消極,形同單邊押寶TPP和後來的CPTPP,考量點之一就是CPTPP是美日主導,大陸沒有參加。而今情勢已改變,大陸明確表達加入CPTPP的意願,是否會影響台灣加入的機會,備受關注。
對台灣來說,RCEP的重要性遠大於CPTPP。台灣與CPTPP成員國的交易量占台灣貿易量百分之二十五,RCEP占百分之五十七,因此如果只加入CPTPP,對台灣貿易的推動效果會受到局限。
雖然台灣已表達想加入CPTPP,但目前還停留在與若干會員國進行非正式諮商的階段,進度緩慢。相較之下,大陸完成RCEP簽署後,有助於加入CPTPP,因CPTPP的十一個成員中,包括日本、澳洲、紐西蘭、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汶萊等,也同時是RCEP的成員,且在大陸所簽訂的九個自由貿易協議(FTA)中,包括南韓、新加坡、澳洲、紐西蘭、智利也同時是CPTPP的成員國,因此大陸可以在完成洽簽RCEP和自貿協議的基礎上進行CPTPP的成員國的談判,進度遠超過台灣。
在CPTPP成員國中,目前台灣僅和新加坡與紐西蘭簽有FTA,而且這還是馬政府時期簽訂的,蔡政府執政六年多以來,相關進度為零;而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復談後,談判的重點始終放在晶片荒等與美方密切相關的議題上,對台灣的利益與需求著墨甚少,遑論協助台灣加入CPTPP。
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要與CPTPP成員國談判,當然進展有限,經濟部長王美花去年底就曾鬆口承認,台灣加入CPTPP「沒什麼進度」。
CPTPP是比RCEP標準更高、開放程度更高的區域貿易協議,大陸加入的挑戰很高,從蔡政府經貿官員的談話中,可以發現他們因為覺得短期內大陸加入CPTPP的可能性不高,所以台灣也不必太緊張。
隨著大陸一而再、再而三在各種場合表達加入CPTPP的積極意願後,我方對此議題的態度不應該再這麼消極,要急起直追、展現強烈的企圖心和努力,才能得到國際的重視,以加速取得CPTPP的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