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01
德國總理梅克爾將於9月離任,結束近16年的總理生涯,從被認為是過度者到4連任,這期間,換了5位英國首相、4位法國總統、7位義大利總理、4位美國總統,這些人都下台了,她還在,而且成為歐盟實際的領導者。梅克爾的名言是:
「我從未低估自己,野心勃勃並沒錯。」
02
在台東馬偕醫院照護癌末父親的家屬邱文娟,用刮刀和筷子畫出3幅「大樹」系列油畫,並在醫院辦畫展,想在父親人生最後的旅程中,跟他好好道別、讓他感受到滿滿的愛;在陪伴父親抗癌的過程中,她體悟到:
「我們在苦難中仍要快樂,仍要給出能量。」
03
視障鋼琴家吳承澐14歲罹患「雷伯氏遺傳性視神經病變」,視力僅剩0.01,但他沒被罕病擊倒,反而巡迴演講、當YouTuber介紹視障者生活,最近更以自身故事,出版繪本《從音符看見自己》,希望在小朋友心中種下勇敢的種子,吳承澐說:
「期待未來能繼續發揮影響力,把正能量散播到每個角落。」
04
27歲有殯葬服務10年經驗的許伊妃,是台灣首位日本認證的送行者,對她而言,禮儀師不只是1份換取薪水的工作,她比喻自己是「電燈泡」,燈泡的作用是照亮他人,但發光需要插電,她的電來自於家屬和亡者,許伊妃表示:
「我不會自己發光,靠著他們才有這樣的亮度。」
05
忠泰美術館7月與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合作,推出「場域.啟發──隈研吾展」,除精選6件文化機構建築作品,隈研吾更特別打造全新戶外裝置〈摺箱〉,讓日本傳統文化與台灣場域對話交流,建築創作遍及全球的隈研吾表示:
「我不想將自己的創作風格強加在地點上,而是從每個場域獲得靈感,自然而然打造出不同樣貌的建築。」
06
護理師曾翠虹自林口長庚醫院設立專區後,就一直照護確診病人;她說,自己也是別人的女兒,在照護病人時,會站在病人家屬的立場去想、將心比心,在家屬都沒有醫療背景的狀況下,思考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他們,曾翠虹表示:
「我們除了照顧確診病人,也要讓病人的家人能安心。」
07
彰化縣花壇鄉八德堂堂主「赤腳善人」賴士田,儘管日子過得清苦,但做起善事特別慷慨大方,將賣鞋及誦經所得全數捐出,行善20多年來,估計連同善款與濟助物資,已逾6000萬元,他尤其喜歡贈送圖書,累計已捐送超過2萬冊,他說:
「自己夠用就好,看到大家沉浸書香、開智慧,我就歡喜。」
08
現年62歲的送餐義工蘇清和,放不下「有人在等你」的牽掛,從酷熱的豔陽天、寒風刺骨的冬天,一直到今年疫情爆發,每天風雨無阻,總是在中午、黃昏2個時段,定時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獨居老人手中,蘇清和表示:
「每天送餐是我最快樂、無憂的時光,見到長輩,就好像見到自己的家人,我會做到不能做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