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念慈
處者,止也,是「打住」的意思,暑氣至此而止。儘管世界依然那麼喧囂,但我還是聽見了秋的耳語,幾場痛快淋漓的大雨,洗去蒸騰的暑意,焦躁的心境也得以安撫,沉澱出一片天光雲影;詩云:「離離暑雲散。」處暑,確實是雲的嘉年華,秋高氣爽,風動雲飛揚,正適合臥看雲起。
此時天氣已由夏季型態向秋天過度,俗話說「爭秋奪暑」,亦即從「立秋」到「處暑」期間,天氣所產生的微妙拉鋸感,明明已感新涼,然而秋老虎還在發威,高傲地甩著尾巴,所以才有那句「處暑處暑,曝死老鼠」,老鼠與貓科動物的戰爭仍在進行中,秋颱亦多災害,所以這也該是一個小心處變的季節。
節氣屬於規律的變動,有跡可循,而人間有更多難測之事。《紅樓夢》講述繁華至極的故事,賈府原是豪門貴冑,擁有潑天的富貴,但終究落得樹倒猢猻散;而園中純真的少年少女,不過想在最好的年紀裡,一起看看桃花,留幾句乾淨的詩,小小心願,同樣被掩埋在茫茫白雪中。
我們在中學時代的那次畢業旅行,不也喊著「永遠都是好朋友」嗎?而今卻連記憶也變得薄弱、發脆,彷彿讓西風一吹,就全都散了。
浩瀚如宇宙,小若滄海一粟,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龍牙禪師也說:「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黑髮變白首、盛開而凋落,眼看著是無常的變化,然而變多了也就不覺其變,一如我們接受了四季遞嬗,因為知道春看花、秋賞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所以能夠欣賞每個變化所帶來的美景。
疫情爆發以來,大多數人都重新閱讀了自己的生活,才發現有些章節被跳過,有些關鍵字被遺忘,於是居家溫故,也與身邊的人變得更知心;你我都清楚,即便狀況趨緩,以後的生活也會大有不同,但那又怎樣呢?至少有些事情超越苦難,比方愛與陪伴,比如對美的渴望、對靈性的追求,這些,便是最強而有力的疫苗,雖然無法讓人對悲傷免疫,但絕對足以避免心靈重症。
處暑正逢農曆七月,十五日又是「盂蘭盆會」,這個充滿慈悲喜捨的月分,上報七世父母之恩,也有普度孤魂的悲憫情懷,世事多變,但願善意常在,溫柔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