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外之情 7-8月主題徵文 「煮」導權
圖/珍琇
文/珍琇
新冠病毒疫情嚴重衝擊景氣,先生的工作量因而頓減,但他並未因此閒著,不是在電腦前蒐尋食譜,就是在廚房裡揮舞鍋鏟,像是個隱藏版的烹飪高手,想把網路上看得到、吃不到的美食料理,統統端出來。
騰升的炊煙,彷彿烈日焚風,先生不斷擦拭額頭冒出的汗水,溼漉的衣衫早已黏貼著背部,仍不減其興致,指著桌上金黃色的南瓜饅頭:「這是特地為愛吃饅頭的媽媽和妳做的,我在麵團中加入許多的南瓜,不只色澤亮麗又有天然的清甜,不像白饅頭會讓血糖一下子衝高,最適合患糖尿病的媽媽了。」先生常常提起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的「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你的藥物就是你的食物」,並付諸實踐。
烤箱的燈管散發火紅的光芒,隨著時間的流逝,空氣中益發瀰漫一股竄入鼻腔的糕餅香味。原來,先生將五穀雜糧粉與麥片攪和入麵團, 平、切片,再撒上白芝麻,成為畫龍點睛的亮點。這些巧變特製的零嘴即將入庫我的肥大肚腩,好好珍藏。
看到鍋底綻出熊熊火焰,聽著快鍋裡翻跳澎湃的聲響,婆婆微慍的表情怪罪先生:「哪有人像你用快鍋滷豆乾?」先生解釋,一圈熹微的文火滷豆乾,緩慢如鐘乳石經年累月才能完成,因此,想透過翻新的煮法,試試看能否賦予不同的口感。豆乾經過旺火快煮,像經過灌風般鼓脹,裡面產生許多蜂巢狀的空洞,讓提香調味的八角花椒醬油等更加入味,果真給味蕾感官煥然一新的驚奇,婆婆吃得嘴角上揚,頻頻稱讚。
其實,平常都是婆婆在張羅三餐,她會先挑選先生採買回來的蔬果,交給我這個宛如食物調理機的媳婦洗洗切切,刨絲、切段、剁碎、滾刀塊,不違吩咐地完成任務。
白髮皤皤高齡九十的婆婆,難掩疲態與倦容,經常聽著佛號在搖椅搖啊搖就睡著了。但是,堅持自己烹調的婆婆,護子護孫的驅動力,讓她的生理時鐘在該煮飯的時候,就自然清醒了,不必鬧鐘響,不需人叫喚。
疫情警戒期間,先生常把我準備好的食材,趁婆婆睡著時,捷足先登地取得「煮」導權,唰一聲下鍋蒸炒燉炸,盡情發揮,練達的節奏,煞有介事。婆婆被鐵鏟鏗鏘聲驚醒,對改變中的廚房操作秩序頗為不習慣。嚷嚷著,我不是要這樣煮啦!
縱使如此,先生仍樂此不疲,除了希望婆婆能趁此機會多多休息,也想將這些隨著四季更迭的蔬菜,換個煮法,儘量保留原味食材特有的清新滋味,讓全家體會「醲肥辛甘非真味,淡中有味菜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