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洪貞
自從疫情嚴峻以來,大家為了安全都盡量少出門,採買日用品,都以一次買足為基本。
因為都宅守在家裡,鄰居見面機會少了,偏偏我家住的巷子裡,獨居老人比例多,有的子女住國外,要回來看顧非常困難;有的雖然住國內,但為顧及大家的安全,也很少回來。在親人無法就近照顧下,婆婆媽媽們發揮「關心近鄰的運動」。
每天早上七點一到,左鄰右舍一通電話報平安,順便問問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比如今天是星期四,樓上的陳媽媽身分證最後一碼是雙號,可以上市場採買,若哪家有需要帶些蔬果,她就幫忙順便帶回來。每天我們就以單號或雙號,發揮採買的機動性;若有人想訂餐,也同樣會互問誰有需要。只希望利用這個方式大家可以互相照顧,並讓外出的頻率降至最低。
另外,宅在家時間長了,乾脆練習手藝,善用家裡原有的食材,做出各式點心分享鄰居:把麵粉加點水和酵母,添入冰箱裡現成的核桃、枸杞、葡萄乾,搓揉發酵後,捏好大大小小形狀放入電鍋蒸,很快的一個個胖胖的饅頭,就香氣四溢了,樓上樓下分著吃,既營養又衛生,真是皆大歡喜。
今天樓上蒸饅頭包子,明天樓下煎蘿蔔糕,後天又有人煮油飯、包餃子,就是希望大家在疫情肆虐下,還能過好每一天,讓身體健康。
為了對抗疫情,為了關心彼此,我們每天從早安──您好!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