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世外」的永福寺。圖╱纓子
文/葉含氤
曾到某地旅行,抵達旅館時櫃檯年輕的女孩跟我說,我在網路上預定的是特價房,沒有對外窗,問我是否能接受?
當時我沒有猶豫,也沒有去確認房型,問了價差就直接請她換間有窗戶的房。
那房間簡單整潔,我一進門特地拉開窗簾,看看外面的景色。那是臨街的窗,可以看見近在咫尺的建築,遠一些還可望見這座城市的天際線,視野開闊不侷促。
曾有人問我,自己住旅館怕不怕?她指的是那些魑魅魍魎。當時我很篤定地回:不怕。
這是實話。但若真要說懼怕什麼,大概就害怕房間沒有窗。窗戶給人寬闊的感受與想像,它讓我感覺人雖在室內卻還能與外界連結,哪怕只是一方小小的縫隙。看不到天地的地方,讓人沒有安全感,也讓人神思昏散。
就如同因疫情封鎖的這兩年,如果沒有網路,沒有與外界聯繫的窗口,我也會恐懼心慌。書本所給的世界是靜態的、想像的,但網路卻是一扇直接與外界溝通的窗戶,它無遠弗屆,它讓我看見世界上猶有許多迷人的地方,它也讓我在網海浮槎間遇見與自己稟性相契的人。
我雖流連於網路,但與人之間我不大會有過多的牽扯,道同,真心相待;道不同,不相為謀。選擇朋友,看重的無非是內心格局與性情作派,與身分、頭銜、收入……其實並不大有關係。
纓子,就是一個我在網路上認識的朋友。說喜愛我的文章,是上海人,擅長攝影。
起初是她告訴我杭州靈隱寺旁邊有座寺廟叫永福寺,並分享數張她在永福寺拍的照片。我去過永福寺,對那裡的景色非常熟悉,但當我看到她拍的照片時,有那麼幾秒,身體彷彿被石火電光狠狠地撞擊,起了一陣雞皮疙瘩。那景象太美,太脫塵,不像人間的風景。
後來發現她不論拍城市建築、拍自然景物,或拍人物形象,都散發著一股沉靜和諧的美。特別的是那種沉靜,雖說是「靜」,卻讓人莫名地震動。
更讓我佩服的是,她有一雙我所沒有的巧手,會編織瓔珞珠串,還會綴縫繡片香囊這類的中式掛件。如果要我形容她的作品,那真是以月光為底色,以韶華為步搖,不僅僅是美,而且還美得清雅有詩意。
作品其實是創作者的另一張臉,透露著不昭顯於外的情感與內核。那伏藏於心,沒有從行為言語表現出來的,反而更真實,那是更深層的自我。外在的我們,在人際往來的互動中,都有著迎合社會的圓融表象,這樣的日子一久,有的人會在群體中面目漫漶,但有的人仍保有自己的堅持,這些堅持也是不容他人牴觸的銳角。正因為這樣的不容抵觸,於是成就獨特的個人風采,這樣的人往往擁有豐盈、自得的氣場。
纓子的作品讓我看到她的本質,但牽動我的不僅僅是她的作品,還有剛認識時我們言語投合,在網路上隨口說了句:下次我們約北京或西安見面……沒想到幾日之後,她專程傳來語音訊息說:「我看了一本寫山西的書,山西有許多古老的城市建築……也許我們之後可以約在山西見面,那裡也很美的。我想妳應該會喜歡那裡。」
我聽完後,尤其最後一句「我想妳應該會喜歡那裡」,這句話彷彿有生命似的,在我心裡鮮活閃爍著。那背後的意義,是將我的喜好放在第一位,此外,她也將我們的約定放在心上,而不僅僅是泛泛之言。
我遇過太多把「期待見到你」當成酬酢之語,隨口說隨手扔,真的放在心上的少之又少。曾經我是一個將這句話當成千金萬金重的人,後來發現,大多數的人都將之視為鴻毛。在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後,再聽見這樣的話,我慢慢地學會了後退的姿勢。
也因此,當纓子傳來那則訊息時,我彷彿看見那個曾經直心的自己。
網路這扇無界之窗,讓我在人海中認識了她。有一句話這樣說:「當一個人出現在你的生命中,往往是為了教你某事。」如此說來,那纓子的出現,是讓我仍願意相信,世間最珍貴的不是物質與財富,而是情致與心意。
我喜歡與她這樣的往來,如此的坦率爽直,又如此的怡然溫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