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帕米爾高原 探訪絕美小鎮 文/記者潘瑩 |2021.07.24 語音朗讀 20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塔吉克族的小朋友隨著音樂跳舞。圖/新華社俯瞰位於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石頭城遺址。圖/新華社新疆塔縣達布達爾鄉熱斯喀木村搬遷後的樣貌。圖/新華社塔吉克族馬球代表性傳承人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左)與隊友進行馬球訓練。圖/新華社藍天、雪山和金黃色的胡楊把帕米爾高原描繪成一幅美麗畫卷,吸引遊客前來領略高原秋意。圖/新華社遊客在金草灘溼地公園遊玩。圖/新華社當地的吉日尕勒文化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存,距今約一萬年。圖/新華社 文/記者潘瑩 一首膾炙人口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讓人們記住了能歌善舞的塔吉克族。數千年來,生活在平均海拔四千公尺的塔吉克族,累積了豐富的文化資源,使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不光擁有「帕米爾高原絕美小鎮」美譽,也是新疆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最多的縣,因其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人文景觀,讓這個地方成為備受矚目的旅遊天堂。畫筆保留文化記憶「我們雖然只有四萬多人口,但有六個國家級、十一個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塔縣文化館負責人多里坤.米那瓦爾說,其中國家級項目包括塔吉克族鷹舞、塔吉克族引水節與播種節、塔吉克族馬球、塔吉克族婚俗、塔吉克族服飾和塔吉克族民歌。與高原單調色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管什麼季節,人們頭上巾帽、身上服飾乃至腳上鞋靴,無不被繽紛色彩包裹,充滿活力。多里坤.米那瓦爾很早關注塔吉克族服飾文化。一九八○年代,他在烏魯木齊學美術,之後回塔縣當老師。一次,他偶然在一本畫冊中發現很多錯誤,包括將雲南等地少數民族服飾圖案張冠李戴為塔吉克族。「塔吉克族女性四、五歲受母親培訓,從穿針引線開始,學繡花、配色、描繪圖案。」多里坤說,圖案靈感來自大自然的花草樹木、蔓藤果實,每個人觀察體會不同,繡出圖案各不相同。往往成百上千頂花帽中,找不出相同圖案,這些圖案反映了帕米爾高原獨特的自然風物及塔吉克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審美觀念。 二十多歲的多里坤決心把塔吉克族服飾文化記錄下來。沒有報酬,全憑熱情,他利用周末、寒暑假期,有時騎自行車,有時騎驢或騎氂牛,四處拜訪農牧民,畫下婦女們的刺繡圖案。他在一個偏遠村子一位奶奶家發現一個香包,花紋式樣複雜罕見,便提出可否借回去,描摹後原物奉還,不想遭到拒絕。奶奶說,香包是她媽媽傳她的寶貝,不外借。當時多里坤沒有相機,卻用心記下那個罕見圖案。後來,他帶著靠記憶畫好的圖案,再次趕到那位奶奶家希望比對原物時,被告知一場洪水把奶奶原來的家毀了,香包被河水捲走。不過他描摹的圖案,得到奶奶認可,誇他畫得好!二十多年來,多里坤足跡踏遍全縣十二個鄉鎮。從教師到專職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見證了塔縣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發揚。歌聲傳承民族生命力正值旅遊旺季,遊客經常面臨「一床難求」。不過,塔縣「文化大餐」不會讓遊客失望。白天,在彩雲人家豐收廣場和金草灘廣場觀賞塔吉克族歌舞和婚俗表演;晚上,參加篝火晚會,伴著清亮的鷹笛樂聲,翩翩起舞。每當響起《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旋律,人們都格外興奮,很多人會跟著哼唱起來。「我從小唱著這首歌長大,後來才知道這首是一九六○年代拍攝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改編自塔吉克族民歌《古麗碧塔》。」姑麗米熱.肉孜阿洪說。塔吉克族民歌是塔吉克族傳統音樂重要遺產,保持了古樸、獨特風格,忠實記錄塔吉克族發展歷史,並主要以家族傳承和師徒傳承方式代代相傳。「仙女一樣迷人的古麗碧塔,芬芳的鮮花呀比不上你,世界上沒有任何語言能夠把你的面貌來形容,為了得到你的愛情,獻出生命也樂意……」十多年前,在烏魯木齊上大學攻讀音樂專業的姑麗米熱.肉孜阿洪,第一次聽到用塔吉克語唱出的《古麗碧塔》,受到極大震撼。「美麗的歌聲體現我們民族的生命力,我有責任讓更多人了解塔吉克族民歌。」畢業後回到家鄉塔縣,姑麗米熱.肉孜阿洪成為「飛越彩虹」塔吉克族童聲合唱團指揮。孩子們參與願望強烈,有人瞞著父母加入合唱團。「他們歌唱時臉上的笑容、隨著音樂搖擺的身體,以及美麗的舞姿,都表現出與生俱來的表現力。」姑麗米熱說,多年來,「飛越彩虹」塔吉克族童聲合唱團多次赴深圳等地演出,也為這些大山深處的孩子打開了解世界的窗口。搶救性發掘揭開小鎮神祕面紗在提孜那甫鄉曲曼村附近,一處高地上,拳頭大小的黑色和白色石頭,被人擺放成圓形和線條形,像在灰褐色荒原上「畫」出發光的太陽。從塔縣文管所所長任上退休不久的迪力薩迪克.依不拉音告訴記者,那一片地面平平的,石頭圈成的圓形像鍋一樣,老人們傳說這是古人鋪上餐布席地用餐的地方,稱這些石頭是「毯子石」。不踩踏墓葬,不破壞古人遺跡,是當地傳統習俗,因此,這些奇特的石頭得以留存。拜火教文化遺跡二○一三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巫新華主持曲曼村黑白石條古墓葬遺址發掘工作,出土了大量二千五百年前的文物,有來自中國南方的竹製梳子、絲綢,也有來自西方兩河流域的玻璃、瑪瑙。黑白石條,象徵光明與黑暗對立,同時,根據火壇、取火棍等出土文物,專家研究認為這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拜火教文化遺存,也是亞歐大陸迄今發現最早的拜火教文化遺跡。「清政府領有『八帕』之地,各帕都建有卡倫(防禦、管理設施)。」巫新華說,「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關鍵點就在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干自古以來一直東控由帕米爾高原進入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大通道。在帕米爾的考古工作給我帶來一個全新的、重新思考新疆歷史文化的機會和視角。」巫新華認為,三千年前《穆天子傳》所記穆王西行的「崑崙」,《山海經》記載的「崑崙」,都指向帕米爾。而在地理高地背後還隱含著文化涵義,有待更多研究。世代居住在此的迪力薩迪克和很多當地人一樣,不斷更新對家鄉歷史文化的認識。對深厚文化心生敬畏二○○三年,考古專家對塔縣下阪地古墓群搶救性發掘中,發現距今約三千年的十三處古墓群、一百八十一座墓葬。迪力薩迪克說,當年同專家們一起日夜守在考古現場,終於逐漸了解了塔縣悠久歷史。塔縣黨委宣傳部幹部馬寧說:「塔縣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令人心生敬畏,也使我養成去任何地方會看當地歷史博物館的愛好。」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考古的故事】 上山遺址 改寫世界稻作文明史 下一篇文章 【考古的故事】 曲沃晉侯墓 比兵馬俑早六百多年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