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巷尾 愛在瘟疫蔓延時
圖/莫云
街頭巷尾 愛在瘟疫蔓延時
圖/莫云
文/莫云
在我們社區裡,小斑是高齡資淺的街貓,沒有人知道牠的來處。
約莫三、四年前,牠突然遊走在巷弄人家的屋頂上。或許是歷經歲月的滄桑,除了一身並不出色的虎斑褐毛,牠的動作不如一般街貓靈活,個性也較畏葸內斂。在愛心媽媽日復一日、千呼萬喚的安撫後,牠總算下定決心,躍下屋頂,定居在一家鎖店騎樓的紙箱裡。
「啊,牠沒有尾巴?」有一回,蹲低伸手想撫摸踡縮在紙箱裡打盹的貓咪,牠卻驚惶跳出紙箱,像兔子般一蹦一蹦地逃躲到汽車底下,我才發覺原來小斑是隻無尾貓。
後來,每回經過鎖店,總是輕聲招喚,逐步欺近,小斑終於忐忑地接受了我的撫觸。在愛媽們風雨無阻的餵食後,原本憔悴瘦弱的身形,也逐漸恢復正常。冬日午後,偶爾還能看見牠安閒地趴在機車上晒太陽。
新冠疫情未趨緊前,有段時日,社區的愛媽就察覺小斑食欲不振,總是精神委靡地縮在一隅。我撫摸牠的背脊時,也感覺到貓兒愈形瘦骨嶙峋。
那一夜,到打烊的鎖店門前探望小斑。牠一如往常,在我腳邊磨蹭了好一會,對我們帶去的食物卻只聞了聞,一口都不吃。
臨走前,我又回頭望了一眼。黑暗中,只見那隻瘦弱的貓兒靜靜地踞坐在汽車輪胎旁的身影,可一雙發亮的眼神卻炯炯然盯著我,彷如滿溢著戀戀不捨──我想起小王子與小狐狸的故事,心頭猛然一陣揪疼。
第二天,在愛媽的協助下,我們帶小斑去就醫。才知牠因牙齦長期發炎,進食困難,導致嚴重貧血。
可憐的貓咪,不會說話,那眼神,其實就是求救的訊號吧。看著醫師列印出來的紅血球指數與他深鎖的眉頭,我心裡霎時涼了半截。
「盡量治治看吧。」我與醫生幾乎是異口同聲。
幾度進出醫院,抽血、打針、洗牙、住院。醫生護士都稱讚這貓兒很乖,卻也特別膽小,總是踡縮在籠子角落。我們與愛媽輪流探望,只能軟聲哄慰。
最後一次連續住院十幾天後,小斑的紅血球指數還是不見起色。我們也開始天人交戰:牠已習慣自由來去的生活,難道餘生要被困囿在這滿室藥味的小鐵籠內嗎?
還是讓牠出院吧!善心的醫生也同意了我們的看法,幫牠打了造血針,開了口服藥。知道小斑是流浪貓,連醫藥費都打了折扣,還囑咐我們一個月後回診。
五月中旬,新冠疫情突然轉趨嚴峻,全台進入三級警戒,雙北人車銳減。愛媽們依然低調餵食街貓,只是,大夥都避免群聚。我不善抓貓,擔憂著不知誰肯幫忙帶小斑如期回診?
與最熱心的愛媽通了電話,她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咦?這隻貓進步很多耶。」我們禁不住爭看醫生列印的報表,小斑的紅血球指數,竟然已上升到接近正常。連戴著口罩的醫生都明顯鬆了一口氣。
小斑又可以賞月了!
那天晚飯後,抬頭看著躍上屋頂、悠閒舔毛的貓兒,我們心中都有著不可言喻的感動與滿足。愛的願力,果真澆灌出生命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