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一忠
疫情延燒,也影響了民眾捐血的意願,使得各地嚴重鬧血荒,各種血型遠低於安全存量,有的地區甚至快達紅色警戒,令人十分憂心。
去年初疫情剛爆發,我前往捐血站捐血。進門前,義工先量體溫,以消毒液洗手,戰戰兢兢十分小心,入內還需填寫電腦問卷,護理師查驗基本資料、旅遊史和接觸史,詢問得非常詳細。
當時環顧整間抽血室,偌大空間冷冷清清,除了四位工作人員,我是唯一的捐血者,訝異地問:「怎麼都沒有人,難道真被嚇怕了?」
護理師回說:「很多人以為捐血中心跟醫院一樣,有感染病毒的風險,因此不敢前來,你真的很勇敢。」一邊量血壓、檢驗血紅素濃度,又說:「疫情被誇大渲染,搞得人心惶惶,其實只要做好保護措施,根本不用擔心。」
檢驗沒問題後,捐了500CC全血,領了贈品直到離開,未見其他捐血人。以往只要發生重大事件,急需大量血漿搶救傷者,民眾都會趕去捐血,補充血庫的不足;現在卻因為疫情關係,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民國六十幾年,我剛入部隊服役,有民眾難產血崩,急需手術,醫院透過憲兵隊通報,希望部隊派官兵前往捐血。為了響應號召,我毅然捐出人生第一袋鮮血,對打針的畏懼感,相較於救人的喜悅,實不足掛齒。
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台灣人有三成捐過血,可說是愛心滿滿。「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不只是一句口號,透過捐血救助受難者,可說是最有意義的善行。
疫情日見趨緩,但各地血液存量仍不足,有機會捐血救人,千萬不要錯過。日前,我捐出了第124次全血,也希望大家都能踴躍挽袖捐血,為因疫情而封閉的社會帶來一絲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