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野生動物,牠擁有一對圓圓的大耳朵、長了一身黑毛,胸前還有一道V型白毛。是的,牠正是人人都有耳聞的「台灣黑熊」。黑熊外表十分討喜,牠們在台灣簡直是超人氣明星動物,在許多商品周邊上都可以看到可愛的黑熊圖案。
圖/玉子
文/玉子
今天要介紹的野生動物,牠擁有一對圓圓的大耳朵、長了一身黑毛,胸前還有一道V型白毛。是的,牠正是人人都有耳聞的「台灣黑熊」。黑熊外表十分討喜,牠們在台灣簡直是超人氣明星動物,在許多商品周邊上都可以看到可愛的黑熊圖案。
不過,儘管黑熊的意象四處可見,牠的現況依舊岌岌可危。黑熊面臨棲地破壞、誤入陷阱、非法盜獵等危機。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的牠,估計只剩下200到600隻。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多認識牠一點,了解黑熊的各種習性,或許對人熊共存會有所幫助!
喜食橡實 不惜跋涉
首先來聊聊黑熊的食性:黑熊主要取食種子與果實,如「殼斗科」和「樟科」植物的果實。舉例而言,大分地區布滿了豐富的青剛櫟資源,黑熊為了這些果實,甚至會做長距離的移動。就這方面來說,或許台灣黑熊更像是台南的饕客,為了美食多繞路是合情合理的!
不過,果實並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因此黑熊的菜單會依季節而改變。在果實較缺少的季節,牠會轉向吃肉 —— 山羌和台灣野山羊都是牠的狩獵目標。話雖這麼說,但是黑熊究竟是主動獵食,還是吃腐肉?研究者也還不是很確定。
關於習性,台灣黑熊通常會在白天活動,但是研究發現,黑熊到了食物豐沛的時候,如青剛櫟大量結實的秋冬季,則會把握時間覓食,晚上也會活動。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哪天到了人煙罕至的山中健行,通常白天遇到熊的機率比較高;但如果當地有季節性的饗宴,晚上也可能遇見熊。
靜退、封食 降低衝突
同學們看到這邊一定會問:「那要是真的遇到熊,該怎麼辦?」根據長年研究台灣黑熊的黃美秀教授研究,當黑熊在第一時間發現人時,大多採取快速逃離、緩慢離開,或是繼續原先的活動。約只有10%左右的機率會站立或朝人吼叫,主動接近人的機率只有2.5%。當人有所反應,熊大多也是離開現場或繼續原本的活動,沒有熊會主動接近。台灣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人曾經受到黑熊攻擊。因此,萬一遇到熊先靜觀其變,熊大多時候不會主動靠近,若牠對人很好奇,我們可以慢慢的退開。
近年來向陽山屋和嘉明湖山屋曾有遭遇熊入侵的情況,熊一再前來可能會造成人熊之間的衝突。為避免這種情況,登山客可以遵守「無痕山林」的原則,盡量將食物鎖好,下山也不留廚餘。熊的鼻子非常靈敏,別讓牠習慣到山屋吃東西。
台灣黑熊屬於亞洲黑熊的一個亞種,但卻也是台灣特有的亞種,牠們在台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真心希望這些可愛又美麗的熊熊可以一直存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