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類養生 整形名醫賴永隆:不完美,才是人生 陳玲芳 |2021.07.17 語音朗讀 336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賴永隆鏡頭下「故鄉的月」。圖/健康世界出版社提供20幾年前,賴永隆與妻女的出遊全家福。圖/健康世界出版社提供賴永隆(後右)在高爾夫球場與恩師羅慧夫(前左)、好友陳昱瑞(前右)合影。圖/健康世界出版社提供留鬍子是為自保或求穩重?賴永隆說看回憶錄就知道。圖/健康世界出版社提供生性幽默、愛講笑話的賴永隆,任職長庚整形外科主任時曾有「天才奶爸」綽號。圖/健康世界出版社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有一天我走了,留下的不多,不管好事或壞事,只要我把它寫下來,我仍會在字裡行間活著,這樣總比一無所有來得好。」賴永隆說,如果醫院是白色巨塔,而他的回憶又不僅僅局限在醫學領域,還包括了私人生活點滴,這本所謂的回憶錄就涵蓋了塔裡和塔外了,所以將書名定為《塔裡塔外追憶似水年華:賴永隆醫師回憶錄》。賴永隆說,他不是怕死,而是怕時間不夠,不知道自己還能走多遠?心想,在老年失智症還沒來臨、記憶沒完全喪失前,如果不把這一生的美麗回憶或痛苦經驗,甚至是不堪回首的際遇寫下來,人生豈不一片空白?「人生落幕之前,我不可能記得每個片段,就趁著上天給我的剩餘時間,盡可能將此生經歷寫下來。」獸醫擦身過 婦產科無緣一九五一年,在中埔鄉和睦村公館「廍仔」出生,那個年代公衛醫療環境差,小孩子出生了,卻不知道能否養得活?通常都是等到確認平安後才報戶口。因此,賴永隆的生日與真正出生日期有些出入;長大後對照萬年曆,約略差了一個月,應該是滿月後才報戶口。「沒有夭折,算是上天給了我此生的第一個機會。」七個兄弟姊妹中,賴永隆排行老六,上有大哥及四個姊姊,在農業社會裡,重男輕女的觀念相當明顯,祖母對他寵溺有加;在村子裡更是「囝仔頭王」(台語孩子王),常帶頭作亂,拿鄰居雞鴨當玩具,甚至連小豬仔也抓來玩,整個童年,就在祖母的保護傘下消遙度過。賴永隆小時候,父親就要他學醫,但因他性格反叛、拒絕順從,第三次聯考原有機會考上獸醫系,卻未填志願。浪蕩三年再加上服兩年兵役,轉了一圈,回到醫學院。四、五年級念臨床醫學時,就已在考慮要走哪一個領域。而且父親已經在鄉下幫他準備了一幢透天厝,明示要回鄉開業以「光宗耀祖」;此時,他也下定決心要走婦產科。然而,事與願違,母親虔心向佛,認為人工流產是業障,還有當時仍是女朋友的太太,也認為婦產科醫生整天和女人在一起,不表贊同。當時他偷偷報考國泰醫院婦產科,卻鎩羽而歸,從此,也不再考慮其他醫院婦產科。走整形外科 恩師羅慧夫一九八一年七月,賴永隆轉進長庚外科,歷經三年不分晝夜的一般外科訓練,接下來的「細分科」,他選擇了整形外科。「又來了,整形外科不也是每天和女人在一起?」費了一番唇舌向太太解釋:整形外科包括燒燙傷的救命工作、斷肢重接、植皮補肉的功能重建,還有顱顏唇顎裂的外表兼心理重建等。太太聽完鬆了口氣,不再表示意見。三年整形外科訓練後,他又面臨「次分科」選擇,本想跟隨恩師羅慧夫醫師進入唇顎裂領域,可是天不從人願,羅醫師告訴他,唇顎裂領域只有一個名額,而且人選已定。恩師仍主動找他討論,當時科內無人做泌尿生殖系統重建,且國內也尚無專門從事乳癌術後重建醫院,因此熱心安排他出國研習。一九九○年賴永隆赴美國維吉尼亞州研習一年,一九九一年回台,開始進行乳房重建和泌尿生殖系統重建,直到二○○三年底離開長庚醫院時,已有不錯成績。美容外科醫 效法史懷哲賴永隆離開他待了二十二年的長庚體系,自行開業,而後陸續召集二十一名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創立「群英集團」。「過去我們各自在馬偕醫院、長庚醫院的歷練可能有所不同,可是所學習到的觀念、標準和流程是一致的;因為有相同嚴謹的養成背景,使我們在一起經營這家診所時,彼此可以相互監督,提供給顧客符合教學醫院標準流程的專業醫療。」賴永隆說,史懷哲的聖行,是醫者最崇高的原始使命;醫生的存在價值,不只在於解決人們的病痛,也在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求。據此而論,美容外科醫生,不也是執手術刀的心理醫生嗎?「只要心存善念,遵循醫學倫理,任何科別的醫生,都可以成為令人尊敬的史懷哲。」生命新體會 志願捐大體「當醫生最大的問題,是自以為最聰明。」賴永隆說,醫界除了流傳「看什麼病(專科)得什麼病」,醫生猝死或罹癌末期而不自知者也時有所聞,大家總以為,那種倒楣事,絕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他,自認並不屬於這兩者。一九九四年,父親因攝護腺癌病故,賴永隆心底早已有數。果不其然,幾年後測知PSA(癌症指數)偏高,好友醫師建議做切片檢查,但並未發現癌變。直到PSA異常飆高,主治醫師要太太轉告他做二次切片檢查。鴕鳥心態的賴永隆,並未立即就醫。「一拖就是一年,太太勸不動我,只好告知在美國的兩個女兒。」面對兩個女兒的驚恐和請求,賴永隆終於接受治療。如今八年過去了,當他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才深深感受到「原來我只是一個客串醫生的病人」。雖然目前仍需每三個月抽一次癌症指數,那種感覺,就好像每三個月要去聆聽一次生死宣判。「感謝上天的提醒,生病讓我放慢腳步。」活過一甲子,尤其是生了病,讓賴永隆對於生命的價值,有了全新體會。今年五月回憶錄出版前,賴永隆已經簽下捐贈大體志願書,原本對此頗感訝異的太太,一個月後也悄悄跟進。尼采說:「人生最珍貴的兩件事,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賴永隆說,「這一生已經來過,想要的也曾經擁有,那就夠了。」他想要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陪著另一半,「學著優雅、從容的老去!」 前一篇文章 網傳三伏天養生法 中醫師:找醫師診斷效果較好 下一篇文章 認識肯納兒 生理退化但心智進化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7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8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9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養眼專欄】什麼是繼發性白內障?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 作者其他文章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愛從1開始 一塊關懷更生少年立夏時節養心安神 吃苦瓜消暑降火氣【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吃健康蔬食救地球 北榮從員工餐做起植物性飲食可護腦 延緩老化預防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