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江蘇民間河長 建立生態反哺觀念

文/記者劉宇軒 |2021.07.10
1641觀看次
字級
常州市武進區「企業河長」余克正在巡河。圖/江蘇省水利廳
清潔船在無錫市貢湖灣溼地公園水面,進行水中雜草清理作業。圖/新華社
顧家瀆河河長鈕建春在巡查村中河道時,拍攝雨水出水口情況。圖/新華社
昆山市張浦鎮「外籍河長」何諾,沿河撿拾垃圾。 圖/江蘇省水利廳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南莫鎮高楊村河道。圖/新華社

文/記者劉宇軒

常州市武進區廣宇花輥機械公司董事長余克,最近花費近人民幣兩萬元購置了一架無人機。眼尖的職工看到,無人機常在廠區附近的黃土浜上空盤旋。他們納悶,董事長既不是無人機愛好者,平日裡也沒攝影的習慣,怎麼老對著條河拍個沒完?

熟悉余克的人知道,他在這條河上花的心思可不少。自二○一七年九月當上武進區的「企業河長」,他對廠區旁這條黃土浜的責任更重了一分,感情也更深了一分。

「枯水期用無人機兩三天飛一次,沿著河道排查重點排放口。」余克告訴記者,雨水少的時候,更容易形成水體汙染。儘管每天上班前第一件事就是去河堤附近走走,察看水質,他還是不放心。聽說用無人機可以俯瞰水體全貌,便趕緊安排人買回來。

認領河流社會責任

武進區河網縱橫,轄區內共有大小河流八百五十五條,其中很多是小微水體。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大企業家對家門口的小河如此上心?

二○一七年,武進區湖塘鎮設立「企業河長」,召集企業家座談。會上,湖塘商會二十四家會長和副會長單位主動認領,承擔起鎮域內十六條河流巡河、管護的社會責任。

輕工製造、機械電子、紡織印染……湖塘科技產業園大批企業是當地的納稅大戶、產業龍頭。然而,多年前,這裡也因不少企業耗水量大、排汙量多,吃過粗放型發展的虧。

在余克的印象中,童年時代,河裡可游泳嬉戲、淘米洗菜,一派水清岸綠。然而,自從工業成為湖塘主導產業,大小企業排汙,「水混了、河臭了、魚蝦也沒了。」

「一旦周邊有企業向水體中排汙,水質就下降明顯,且恢復緩慢。」武進區水利局局長劉建榮說,「企業河長」首先要帶頭自律,透過技術改造和內部管理控制排放,形成示範效應,讓企業爭做水體管護的「主人翁」。

從排汙者到治汙者

每月巡河不少於兩次、發現水體汙染取證反饋、發掘治汙前沿技術、交流治水心得……從「排汙者」到「治汙者」,「企業河長」身分之變體現在行動中。

有一次,余克在巡河中發現,水面在陽光照射下,有少量斑點狀的油汙。後經走訪發現,這是一些機械製造類企業,在清理車間時把油汙衝進了雨水管道。

「別小瞧了一兩滴油汙,多了就成了大問題。」余克隨即向各企業發出倡議,除在雨水管網入河總排口處安裝吸油裝置外,廠區內部窨井也要加裝隔油紙,做到雨汙絕對分流,不讓滴油入井。余克說,這一方案實施後,三年內再未出現過此類問題。

余克專門邀請常州大學專家到黃土浜河道現場勘查,制定治理方案,在政府原有整治資金外,另行投入人民幣三十萬元,用於栽種水生植物、打造景觀浮島。余克說,目前,他管護的黃土浜生態修復工作已初步完成。

之後,當地廣宇花輥機械公司投入人民幣四百多萬,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及在線監控;國茂減速機集團投入近人民幣五百萬元升級廢水處理設施;江蘇甌堡紡織染整公司投入人民幣六百三十萬元提升改造雨汙分流、汙水預處理、廢鹼液回收……

湖塘商會召集二百七十多家會員企業,建立起會長企業牽頭、會員企業參與的「一+八」河流共治模式。湖塘鎮企業還共同設立了生態文明共建光彩基金,從二○一七年開始,每年籌資人民幣二百萬元,用於河道清淤整治和水環境修復。

國茂減速機集團董事長、湖塘鎮商會會長徐國忠說,現在治汙,是一種償還,希望能以「企業河長」等機制為紐帶,樹立「反哺生態」的觀念。

外籍河長何諾

河長有國籍 環保無國界

蘇州昆山的外企員工何諾,常對著家門口河道裡的垃圾、異物甚至工業廢棄物拍了又拍,拍完第一時間發在微信群。

原來,早在二○一九年十二月,何諾就「受聘」於昆山市張浦鎮水利(水務)站,成為蘇州首位「外籍河長」。

「經常走在河堤上,看看河裡有沒有漂浮物,岸上有沒有垃圾。簡單的自己處理,處理不了的就拍照通知鎮上。」何諾說,這份「業餘工作」現在對他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何諾負責的諸天浦位於張浦鎮境內,北起吳淞江,南至支浦江,全長五點五公里,是溝通水系間的重要通道,水質常年穩定屬於工業用水,河岸邊草木蔥郁,風景怡人,是附近居民休閒散步的好地方。

河邊是否有垃圾、水面是否有漂浮物、水質是否有變化、沿岸是否存在非法排汙……何諾對巡河中的觀察要點很內行。這位金髮碧眼的法國大叔,身穿「河湖監督員」藍馬甲,手拎環保垃圾袋,快步於河堤上,這身裝扮常引得不少行人回頭。

與河結下不解之緣

何諾在中國生活了十四年,先後在瀋陽、煙台、上海等城市工作。四年前,他和家人到昆山定居。在一次「民間河長」公開徵集活動中,他報了名,後來成功入圍,聘期三年。

江蘇域內的河堤湖堤上,共豎起標明河湖長職責的公示牌近十萬塊,何諾管護的這條河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張浦鎮水利(水務)站特意在這位「外籍河長」的公示牌上標注了「中英雙語」。

牌子立在河堤,職責謹記心裡。一次巡河,何諾在河坡發現被傾倒的鋁粉,及時上報,避免了工業固廢對水體的汙染。

夏日炎熱,沿著河岸巡查,不多久就滿頭大汗。看到不遠處一艘保潔船緩緩駛來,何諾趕忙招呼保潔員靠岸,俐落地登上船,拿起長長的竹篙網,開始打撈河裡的漂浮物。這位「洋河長」與保潔員一抄一挑,配合默契,動作嫻熟。

為何法資企業的高管會對中國的一條河心心念念,還當上了個管河的「官」?何諾告訴記者,妻子常用他的名字打趣道,中文名字姓「何」,現在又當上「河長」,看來真要與「河」結下不解之緣。

何諾回憶說,他的老家位於法國東北部小城斯特拉斯堡,東側隔萊茵河與德國相望,家門口不到二十公尺的地方就是一條小河。河畔曾有一些企業汙水直排,水質變差。後來,法國嚴格河湖環保管理制度,通過治理,河水才逐漸清澈起來。

「在我所了解的法國,並沒有『河長』這樣的概念。在我看來,中國的作法是治理河流的一次有益的創新。」何諾表示,「民間河長可以帶動整個企業、行業或是社區,讓大家都參與水資源保護,不只是政府在發揮作用。」

身體力行宣傳理念

張浦鎮水利(水務)站站長史楊峰介紹,當前,張浦六位「民間河長」中,包括何諾在內,有三位是「外籍河長」,兩位法國籍、一位德國籍。這對帶動周邊外資企業管河、護河有很強的示範效應。

何諾所在的法資企業專門生產化妝品展櫃,近期市場不錯,訂單像雪花一般湧來。何諾的工作節奏馬不停蹄,吃個午飯都要掐算著時間。即便這樣,每周兩次的固定巡河,他雷打不動。

不僅身體力行,「外籍河長」們還積極向外界推介中國河湖的治理經驗。六月中旬,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對話沙龍,何諾作為發言代表,向駐華使節、在華多雙邊機構代表和專家學者,介紹自己身為江蘇「外籍河長」參與河湖治理的綠色實踐。

他在發言稿中這樣寫道:「作為河長,我身在社區,服務社區,也服務長江流域這個更大社區。」

史楊峰說,邀請外國友人擔任河長,不光是讓他們參與巡河、撿拾垃圾,更想借助他們的「外籍河長」身分,宣傳環保理念,推介中國治水經驗。

赴京參加沙龍前,何諾告訴記者,十幾年前,他居住在中國東北,空氣中霧霾很重。如今,中國山青水美的生態巨變讓他感到驚詫。

「河長有國籍,環保無國界。這裡就是我的家,守護河湖生態環境,就是守護自己的家園。」他說。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