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勿忘七七

 |2021.07.07
5933觀看次
字級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華北駐屯軍在河北省宛平縣軍事演習,聲稱有士兵失蹤,要進城搜索,被中華民國駐軍拒絕。日軍隨即越盧溝橋砲擊進攻,國軍奮起還擊,史稱「七七事變」。盧溝橋槍響前,日本已極盡蠻橫霸道,在東北製造滿州國,在華北炮製五省自治,逐步實踐所倡議的中國七塊論。

日本於明治維新後圖謀西擴,提出征討清國策,欲裂解中國為東北、華北、華南、蒙古、西藏、新疆、甘肅七塊,再逐一蠶食。有識中國人見列強在中華領土內予取予求,畫租界、享治外法權、據地駐軍,動輒砲艦相向,再索求高額兵費賠償;其中清帝國戰敗割讓香港給英國、割讓台灣給日本,尤其被視為國恥。清帝國因而覆沒,民國肇建,就是要翻轉次殖民地處境,振興中華。

七七事變擴大成全面抗日戰爭後,中華兒女奮起救亡,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息爭對外。蔣中正領導全國軍民,以農業國武備與動員體制,對抗已工業化、近代化的日本,忍受國土、民命、經濟建設等重大損失,不妥協、不投降,獨力苦戰四年,才加入美、英等同盟國陣營,繼續與日本搏鬥四年,終於贏得最後勝利。

這段八年抗戰血淚史,因戰後黨爭內戰,國民黨政府敗退台灣,史述史論均生變異。先是中共大肆宣傳在敵占區游擊抗日之功,漠視國府應對正面戰場的艱難困苦,貶抑甚至汙名蔣氏領導的國府抗戰不力。蔣中正、蔣經國父子在台灣逝世後,中華民國由民進黨執政的十三餘年間,不重視抗戰史事,領導人漠視紀念活動;即使國民黨籍的李登輝總統,也附合日本的中國七塊論,把台灣列為一塊。

民國肇建與抗日戰爭,均為救亡和取消不平等條約、收復失土。二戰未結束,國府已廢除清帝國與列強所訂不平等條約,上海等大都會再無租借區治外法權問題。抗戰勝利後,割讓給日本的台灣諸島重歸中華民國治理;國府本欲接收香港、澳門,受阻於英、美聯手抵制,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一九九七、九九年先後收復。

近六年間英國學者出版《被遺忘的盟友》、荷蘭裔學者在美國出版《戰火中國》、法國作家出版《翻轉近現代中國政治的關鍵人物:孫逸仙、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作者們蒐集多國史料,論述蔣中正團結中國軍民為生存而戰,是二戰反法西斯陣營關鍵大國;但日本侵華削弱了國民黨政府,致戰爭中壯大的中共,藉槍桿子取得政權。

中共正歡度百年黨慶,領導人歷數對中國現代化的貢獻,當然未提國民黨曾外禦日軍、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復失土等歷史。但青史不會成灰,百餘年前仁人志士從振興中華出發,艱苦卓絕,中華民國收復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收復了香港、澳門,清帝國戰敗丟失的領土已重歸中國所有,陸台港澳一中毫無疑義;至於法統、傳承,則兩岸政府各有表述。

七七事變以來,外部強國利用中國情勢各謀己利。抗戰初期幫助過中國的蘇聯,戰後不欲鄰國強大,扶持中共,陷中國於內戰分裂。抗戰後期援助中國的美國,一度背棄盟友,後為自身地位計,又力挽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制約大陸,以迄於今。

讀史即知國步艱危百餘年未變,兩岸領導人可不慎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