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佑佑在舅舅家聽到有關農林漁牧業普查的專訪電話,佑佑問爸爸:「普查?跟總統大選時的民意調查是相同的事嗎?」圖/akuntan
文/鍾邦友
有一天,佑佑在舅舅家聽到有關農林漁牧業普查的專訪電話,佑佑問爸爸:「普查?跟總統大選時的民意調查是相同的事嗎?」
爸爸回答:「這其中的部分原理相同,兩者都是針對所要了解的對象。總統大選的民意調查是所謂的抽樣調查,也就是針對『母群體』進行意見或實況了解的訪查。不過總統大選只從眾多可投票人口中,抽取一些代表性的人來詢問,這種方法就叫『抽樣』;農林漁牧業的人口相對少很多,而且要問的問題細節較多,所以適合一個一個問的方法就叫『普查』」。
「佑佑那你覺得總統大選時的民意調查,究竟是要普查好?還是抽樣比較好?」爸爸接著問佑佑。
「當然是普查好啊,因為是問到每一個人,抽樣的話,有可能都是抽到同樣想法的人,這樣的調查結果就會不準確。」佑佑說。
普查耗時 抽樣實惠
「可是你知道去年(2020年)的台灣總統大選,就有1930萬人可投票嗎?如果要一個一個來問,要找多少人來打電話,又要多久來完成這項工作?」爸爸開始講解。
「這種民意調查的工作,一般是由電視或報紙的媒體來進行,他們可能會無限制的花這麼錢來請人打電話嗎?而且新聞非常重視時效性,倘若這些電話要打個兩、三個月才能完成,那這期間會不會有人的想法改變了?所以,一般民意調查,都是經由抽樣的方法來進行調查,在時間、人力及金錢的花費上也比較經濟可行,效果也未必會比普查差。」爸爸說。
那該如何抽樣呢?這可是門學問,統計學家公認1067個左右,是最有可能達到推論全體的最佳樣本數,但這些樣本卻不能亂抽,可以透過所謂的「隨機抽樣」來抽出,就是用公平的抽籤方法來找樣本。
分層處理 量體裁衣
不過有的人還是認為這樣的抽取方法太過陽春,可能會遺漏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目標族群,於是就有進階的抽樣版本:如分性別再按比例抽樣,或依年齡層、居住地、政黨傾向……來抽樣,考慮到不同特質的人,對總統的選擇會有不同的想法,這種又叫「分層的隨機抽樣」。
抽樣的方法雖然省時省力很多,但是也只能得到大致的狀況,無法深入調查更細節的問題;像是農林漁牧業的調查,或人口普查,要問的問題更詳細,且必須兼顧掌握實際狀況,甚至要調查員親自到每個家庭或農林地去直接探視才行,這時就非得普查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