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卻塔為何要蓋成雙曲線造型? 文/鍾邦友 |2024.04.02 語音朗讀 17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樹下繪本圖/樹下繪本圖/樹下繪本 文/鍾邦友在東海大學校園裡,有一座「路思義教堂」,是國際知名的台灣建築師陳其寬與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作品,它被視為東海大學學校象徵,也是台灣最著名的現代建築之一。其形狀十分特殊,從正面看是一前一後的兩對雙曲線,形狀兼具藝術感與堅固性,是很有代表性的美學建築。雙弧曲線 自然通風所謂的雙曲線,是由一個垂直的平面,對準兩個尖端相對的直圓錐側面,直切出的截線痕跡,我們可以想像成將兩支竹筍,尖端對尖端豎起,就像一個沙漏的形狀一樣,再用菜刀垂直切下去(但不能正中切,要偏移一些),在竹筍切面上的雙弧線形狀。生活中有許多事物與雙曲線有關,小自花瓶、水杯,大至如日本的神戶港塔這類的觀光塔都是,許多火力或核能發電廠,用來散熱的冷卻塔也建成這種形狀,為何冷卻塔不建成一般煙囪的形狀,而特別要採用雙曲線的外形?這種冷卻塔是「自然通風式冷卻水塔」的簡稱,一般塔身為高度100〜200公尺左右的鋼筋混凝土外牆結構,且為上窄下寬之雙曲線外型,空氣由底部四周進入,由下往上吹送,在塔頂部形成一個風喉(即煙囪作用),而促進自然通風,藉以將發電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冷卻降溫。冷卻塔所以要做成雙曲線的外形,因一般圓柱體的煙囪式設計,空氣接觸管路中的熱氣後將直接往上,沒有雙曲線不同的寬窄變化所產生的空氣流速及壓力變化,冷卻效果較差。數理設計 環保效益雙曲線形的冷卻塔就不一樣了,它的底部直徑最大,可以最大限度使更多的冷空氣進入。而達到最細部時,由於管徑變小,空氣流速加快,可以盡快帶走熱量。而到達頂部後,管徑再次變大,大量的熱氣在此處壓力減小,將熱能釋放,形成白色的水蒸氣。也因為這樣的設計,可以充分利用數學及物理原理,大大減少降溫過程中其他能源的損耗,所以極具環保效益,這樣的設計概念是不是很厲害? 前一篇文章 【徵稿啟事】 下一篇文章 全台首座 木造曲線結構建築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摩斯密碼二三事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洋芋片戒指咬下一口數學根有向地性生存高手──苔蘚 作者其他文章【流行紀略】瓊瑤與校園民歌的邂逅一星期7天與142857爬樓梯有學問【上了一課】舊橋與新橋颱風假放不放 向量說了算【生活快門】下一站,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