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柏如
被譽為詩仙的唐朝大詩人李白,除了寫飲酒詩,也愛好飲茶。
唐朝天寶三年(七四四),李白在金陵(南京)棲霞寺偶遇族侄中孚禪師,中孚禪師便以自己手製的仙人掌茶相贈。
中孚禪師原名李英,在當時的荊州(今湖北當陽)玉泉寺為僧,通佛理,善詞翰,尤喜品茶,還善製茶。據《玉泉寺志‧詞翰篇》中介紹:仙人掌茶產於「荊州玉泉寺」附近的「清溪諸山」,清溪諸山一帶環境優美,「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仙人掌茶即生於「此中石上,葉枝如碧玉,製成後,拳然重疊,其狀如手」,故名「仙人掌茶」。當時的玉泉寺住持和僧人經常飲仙人掌茶。
李白獲得來自荊州玉泉寺的仙人掌茶後十分開心,寫了這首詩〈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他在序文中寫道,以後的高僧大隱如能喝到這種茶,就是由中孚禪師及青蓮居士李白所寫的詩而知名!雖然,這樣的大言不慚有點令人無措,但也可見李白的率真個性了。
據說,這是名茶入詩的最早詩作。李白以雄奇豪放的詩句,把仙人掌茶的出處、品質、功效等作了詳細的描述,因此這首〈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也成為中國重要的茶葉資料和詠茶名篇之一。詩作如下: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今人能知道有仙人掌茶,要歸功於李白的詩作推薦。有人考據過,仙人掌茶屬於佛茶,出產該茶、位於玉泉山的玉泉寺早在戰國時代就被譽為「三楚名山」。玉泉山山勢顯赫,氣勢磅礴,山川壯觀,山林中更是經常雲霧繚繞,地下乳窟暗生,山麓右側更有清泉噴湧而出,水質清澈晶瑩,被譽為「珍珠泉」,泉邊的玉泉寺中就出產名為「仙人掌」的名茶,遠近馳名。
相傳玉泉寺早年曾遭逢戰亂大火,寺中二百餘名僧人死傷過半。時逢觀世音菩薩所派遣的一位仙人視察三峽水情途經此地,見此慘狀心生不忍,便以仙術讓焦黃的大地長出一株株青翠的茶樹;隨著茶樹的生長,那些葬身大火的僧人竟甦醒過來,寺院裡的僧人便採茶煮水給受傷僧人服用,不久,喝了仙茶的僧人傷勢都好轉了。
從此,玉泉寺有了茶園,由於其茶葉是由仙人出掌而有,再加上葉片的形狀似掌,為了紀念這一段事蹟,便將此茶名為「仙人掌茶」。
至今,仙人掌茶的緣起有好幾種說法,但這款名茶卻因為有了李白詩作的背書,而在中國的佛茶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