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點已經成為紐約歷史古蹟名園,內有上百棟古建築頗具特色。這棟目前作為當地「貝賽歷史協會」辦公室已成打卡亮點。圖/陳麗卿
土騰堡(Fort Totten)歷史名園內古建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棟威利農舍。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紐約東河口、扼守長島灣的土騰堡(Fort Totten)離我住家走路十分鐘,可以說是我們在紐約最熟悉的歷史地標。這個占地136畝的軍事堡壘基地,如今已經局部開放為市立公園。
位於皇后區半島東北端,從1830年到1960年代一直是軍事要塞,經歷過美國內戰到二次大戰,也有說不完的精采歷史。故事得倒回到1829年,從一個叫威利(Charles Willet)的人說起。
荷蘭人先從印地安原住民取得土地成立「新阿姆斯特丹」,後來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建立「新約克」,才有了紐約「大蘋果」。最早半島農地分別是Thome與Wilkins取得,後來才賣給威利,遲至1868年才蓋了一棟兩層樓的農宅,隔著一大塊放羊的大草原俯瞰長島灣,這棟威利屋在20世紀初改建後,編號211留在園區,可以說是土騰堡內近百棟古建築,最具歷史意義的一棟。
紐約客緬懷威利當年農墾開拓的辛苦,特別將皇后區一條主要幹道命名為威利大道;7號地鐵大都會棒球場站也以他命名。地鐵站出口是美國網球公開賽場地;周邊的可樂娜公園更先後主辦兩次世界博覽會。沒有人想得到當年牧羊的威利點,如今連結成世界發展的中心。
從殖民到獨立戰爭時期,紐約哈德遜河、東河、長島海岸的河口、海口始終是各方爭戰的要點;威利點(Willet’s Point)的地理位置自然從早期的農墾田地發展成軍事要塞。面對東河的堡壘砲台遺蹟保留相當完整。
1898年在美國總統麥金利的指令下,以先民農墾命名的威利堡改為土騰堡Fort Totten,紀念 Joseph G. Totten將軍,依然是砲兵指揮部,有大批人員進駐堡內。
1905年,美國老羅斯福總統下令戰爭部長塔夫特,成立特別委員會,全面評估紐約東海岸防衛計畫,土騰堡又成了先進防空研發中心,如何導引、照明,追蹤,精準打擊來襲的目標。
接下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土騰堡分別針對紐約港的防守需求不斷補強,後來也成為美國海岸防衛隊的基地,但是都沒有正式派上用場。
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大樓遭到恐怖分子劫持民航機撞擊,總共有2977人罹難。這也是美國本土遭到有史以來最慘痛的攻擊,紐約344位消防人員及71位警方執法人員喪生。威利點土騰堡轉型成為紐約消防隊FDNY的訓練中心。
2020年,Covid19 新冠世紀大疫,紐約不幸成為全美疫情「震央」,緊急徵調全美各地的醫療急救人員前來支援,威利點又成為臨時的救援中心。任務結束時,許多紐約客趕到土騰堡列隊相送,溫馨場面令人難忘。
這可能也是1829年Willet’s Point設點以來最亮眼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