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罷護生畫,憑欄舒胸襟,
俯仰天地間,遙聞悲嘆聲,
聲從遠方來,盡是不平鳴,
貧富何懸殊,苦樂太不均,
大魚啖小魚,弱肉強者吞,
婆娑世界中,火熱與水深,
安得大寶筏,普渡諸眾生,
寄語慈悲者,護生先護人。
—學童詩,虞愚書
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作罷護生畫,憑欄舒胸襟,
俯仰天地間,遙聞悲嘆聲,
聲從遠方來,盡是不平鳴,
貧富何懸殊,苦樂太不均,
大魚啖小魚,弱肉強者吞,
婆娑世界中,火熱與水深,
安得大寶筏,普渡諸眾生,
寄語慈悲者,護生先護人。
—學童詩,虞愚書
繪完這幅〈月子彎彎照九州,我家歡笑萬家愁〉的圖作,《護生畫集》第五集就接近尾聲了。難怪豐子愷先生輕鬆地放下畫筆「憑欄舒胸襟」;但輕鬆的心情,並沒有讓他的心減損絲毫的敏銳;他「俯仰天地間,遙聞悲嘆聲。」
悲嘆聲來自何方?雖然自蒼茫間傳來的悲嘆是如此輕微,但卻深深打動他的心。「聲從遠方來,盡是不平鳴。」怎會如此呢?在他完成第五集的九十幅護生畫輕快的心情下,這悲嘆聲雖輕微,他聽起來卻如雷灌頂。
悲嘆聲裡傳來的是「貧富何懸殊,苦樂太不均,大魚啖小魚,弱肉強者吞。」這不正是描繪婆娑世界中的火熱與水深麼!
學佛的人都知道,天生的不平等,來自於因果;現世的不平等,來自於業障和今生所為,貪嗔痴三毒舞弄著前世今生,讓眾生輪迴在生死海中循環無端,無法出離;佛法教人將人生經歷,通過接受和放下,而能雲淡風輕;佛法讓人認清:有,很好;沒有,也沒有關係;不必忌妒別人有什麼,那是別人累積的福報,自己想要,就得自己去累積!
娑婆世界,三界火宅,如何得清涼,端看自己。慈悲心待人,等於對自己慈悲;在護生的同時,等於護自己的心;在護生惜物尊重生命的當下,更應該先護人。
「月子彎彎照九州」,同樣一輪明月,普照四方,讓千江有水千江月;同樣一輪明月,照著我家,照著你家,照著萬家,為何有人歡樂有人愁?
接受、認命、看淡、放下,人生會過得容易些、快樂些;降低欲望,就容易滿足;原諒別人,心寬厚,就不會淪入懲罰自己徒傷悲的情境中;惜生護生,心慈悲,心安樂。
閱罷護生畫,更加明白護生,也要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