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星雲大師 如何融和?

星雲大師 |2021.06.02
3631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融和」是一種包容的雅量,一種平等的對待,一種尊重的態度。當今國際間,漫布著對立與分化的氛圍,最需要的是融和的器度。所謂「百川匯歸大海,共一鹹味」,「各族入佛,同為佛子」,佛教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無不關懷一切眾生。我們如何發揚融和的精神,增進和平?有以下六點:

第一、傳統現代的融和:現代社會中,有人倡導科技文明,有人尊崇原始自然,有人歡喜新詩文學,有人愛好文言古籍。傳統,是古聖先賢的智慧經驗結晶,隨著時代慢慢發展,有時不能不順應時代的潮流。因此,傳統不是完全對或不對,現代也不全然是好或不好,最好能將前人智慧經驗的傳統,配合現代潮流的發展,彼此融和,才能永遠為世人所需要。

第二、東西文化的融和:有的人醉心東方文化,有的人追求西方文化,其實,我們說,以東方的文化為體,西方的文化為用,東西方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和。尤其國際間各種族、民情風俗各有所長,文化的融和,可以讓社會朝向更多元化的發展,豐富人文內涵,促進人類的和諧。

第三、自他群我的融和: 團結,並不是我大,你要來跟我團結。團結,是平等的;融和,是自他關係一致的。佛陀主張「眾生平等」,即是「自他融和」,不僅佛教要融和,不同宗教、族群、國家、社會,都要摒除愛恨的分歧、怨親的疏離,發揮「同體共生」的精神,彼此才能和諧往來。

第四、事相義理的融和:「理事圓融泯自他,白雲飛去了無遮」,意謂世間萬物,都具有理和事兩個層面。有的人只重視「事」,顯得太過現實,有的人光說「理」,又讓人覺得太過抽象,無法心領神會。因此,事與理要融和,能以事顯理,以理彰事,理事無礙,甚至事事無礙,也就能圓融自在了。

第五、僧信四眾的融和:現在佛教,有以出家眾為主的僧團,有以在家眾為主的教團,僧信之間,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彼此要水乳交融,溝通協調,互助尊重,你我團結,把力量凝聚了,才能一同弘揚佛法,共同為眾生福祉而努力。

第六、顯密八宗的融和:佛教教主只有一個,就是釋迦牟尼佛,佛教的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緣起等教義是一致的,因此,不必爭執你錯我對,不要分別宗派大小,應該主張禪淨融和、顯密融和、南北傳融和,共同恪遵佛陀的慈心悲願,給予眾生得度的因緣。

世間是多采多姿的,要能欣賞、融和,才能萬花齊放、百鳥爭鳴,眾生也才能在佛法的教化中,蒙受利益,安頓身心。「如何融和」?有以上六點。



第一、傳統現代的融和。

第二、東西文化的融和。

第三、自他群我的融和。

第四、事相義理的融和。

第五、僧信四眾的融和。

第六、顯密八宗的融和。



——摘自星雲大師《星雲法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