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唯有實踐方不辜負真理

文/記者袁汝婷、劉芳洲、周勉、周楠、白田田 |2021.05.30
1705觀看次
字級
袁隆平因對雜交水稻的傑出貢獻榮獲16項大陸和國際大獎。 圖/新華社
西南大學袁隆平雕塑前擺放著師生們敬獻的鮮花。圖/新華社
2013年,袁隆平出席在湖南永州舉行的「種三產四」豐產工程現場會。圖/新華社
袁隆平觀察兩系法雜交晚稻的生長情況。圖/新華社
2017年,袁隆平(中)在位於湖南湘潭的低鎘稻實驗田邊進行觀測。 圖/新華社

文/記者袁汝婷、劉芳洲、周勉、周楠、白田田

五月二十四日,長沙,明陽山殯儀館。人們來到這裡,與中國大陸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告別。他的遺孀鄧則一襲黑衣,坐在輪椅上,頭微微側著,沒有朝著夫婿的方向,右手緊緊握住左手,放在大腿上。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俊,是袁隆平的弟子,穿著一件襯衣,站在默哀人群中。

七十歲的農民周秀英和家人來到這裡。「知道他走了,一定要來送送他,我們種田的,對他有感情。」她抹著眼淚說。

二十五歲的青年胡勝濤也來了,他早晨七點乘坐高鐵從廣州趕來,下午就要返回。十小時路途,只為深深鞠一躬,「人太多了,我只在遺像前待了不到一分鐘,可是很值得。」他說。

一篇論文改變方向

享壽九十一歲的袁隆平,生前接受採訪時,曾說與農業其實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一九四九年,他高中畢業,在如何填報大學、科系,與父母產生了分歧。父親希望他報考重點大學,學理工、學醫。母親說:「隆平,爸爸的意見你還是要認真考慮。」

十九歲的袁隆平自有打算。小學一年級時,他跟著老師去一個園藝場參觀,「桃子結得滿樹都是、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圃也搞得很好。我說這個學農才美,我要學農。」他還想起卓別林的電影《摩登時代》。鏡頭裡窗外滿是隨手可摘的水果,想喝牛奶,奶牛走過來順手接一杯……「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心中就特別嚮往那種田園之美、農藝之樂。」

這是從未在農家生活過的袁隆平執拗的想法。但他更有道理跟父母爭辯:農業多重要!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人們就不能生存。最後他如願報考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跳進「農門」,決定人生道路。

有趣的是,大學臨近畢業時,他才第一次真正深入、住進農民家裡。「真正的農村原來又苦又累又髒又窮」,他意識到少年的夢想,背後竟是美麗的「誤會」。

畢業後,袁隆平到安江農校就職,研究紅薯、番茄的育種栽培,遇上中國大陸遭遇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沒有糧食吃,什麼事幹不出來,所以我決定從事水稻的研究。」

當時,蘇聯科學家米丘林和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壟斷著科學界。袁隆平做了許多試驗,依然沒有任何頭緒,決定改變方向,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研究水稻雜交。

一九六三年,袁隆平通過人工雜交試驗,發現一些雜交組合有優勢的現象,推斷水稻具有雜種優勢,並認定利用這一優勢是提高產量的一個途徑,萌發培育雜交水稻的念頭。

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八日,袁隆平發表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國科學院主編的《科學通報》半月刊第十七卷第四期上。這篇論文首次向世界宣告,水稻的雄性不育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這個「頭條」引起國際矚目,雜交水稻發展的新時代由此開啟。

二○一六年,在紀念《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表五十周年的座談會上,袁隆平透露一件往事,正是《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篇論文,引起中國大陸國家科委九局局長趙石英的注意,趙石英請示科委領導,給湖南省科委以及安江農校發函,要他們支持袁隆平的研究工作。

關於水稻雜交的創新,袁隆平被問起人生難忘的節點,他第一個提到的,是「一九七三年三系法成功」。

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按照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理論,必須要找到雄性不育系的種子。然而,袁隆平和團隊成員做了三千多個雜交組合試驗,結果卻讓人灰心:均達不到每年百分之百保持不育。

一九七○年的冬天,袁隆平的學生李必湖在海南南紅農場一處沼澤中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欣喜若狂。他將轉育出來的三粒雄性不育種子命名為「野敗」,「三系配套」從此打開了突破口。

李必湖回憶,袁隆平將雜交水稻研究材料「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有一次,試驗田被淹,他們師徒幾人穿著短褲、赤著胳膊,冒雨搶救,袁老師後來還因此得了一場重感冒。

「野敗」如同稀世珍寶,但袁隆平面對其他科研人員時卻很大方,將「野敗」分送給全中國十多家有關單位。當時福建省科研組的試驗秧苗出了問題,他便把僅有一蔸「野敗」第二代不育株挖出一半送去。經過三年時間,中國成功實現了雜交水稻的三系配套。

一九七四年,湖南開始試種雜交水稻。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七年,中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達到十一億畝,增產稻穀一千億公斤。到一九九五年,袁隆平帶領團隊歷經多次失敗,取得兩系法雜交水稻的成功,比三系法雜交水稻增產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

心心念念全是水稻

二○一九年十月二十二日,第三代雜交水稻在湖南首次公開測產後組織觀摩、評議。

一早起來,袁隆平突然想到,盡忙著測產,差點忘了這天是妻子鄧則的生日。在評議會前,「自由散漫」慣了的他趕緊帶著夫人出去買禮物。他幽默地說,夫人和水稻都很重要。

第三代雜交水稻,被袁隆平看作突破畝產一千二百公斤「天花板」的關鍵。

他每天都關心天氣預報,對水稻生長念茲在茲。他的孫女說,幼稚園老師問她爺爺是幹什麼的?她說,爺爺是天天看天氣預報的。

他的辦公室祕書楊耀松說,袁老沒覺得自己應該休息,哪天不讓他看一眼田,他心裡就落空了。

前些年,考慮到袁隆平行動不便,湖南省農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闢出一塊試驗田。沒曾想,袁隆平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臉、刷牙、吃早飯,而是下田。在這次測產前的一個月,九月十七日,被授予「共和國勳章」,當天他還在田裡查看雜交水稻生長情況。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