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 鳳凰風雨橋

文/蘇箏 |2021.05.17
1644觀看次
字級
虹橋為二橋墩、三橋孔造型的石拱橋。圖/蘇箏

文/蘇箏

分布在大陸湘、鄂、渝、黔交界地帶武陵山區的土家族,其村寨建築別具一格,與漢民族大不相同。大多數土家族的村寨,喜歡修築在河溪兩旁,鄰溪跨水而居,因此,凡在土家族人聚居地區,有河流必有橋梁,且橋面上築有廊和亭,除了能擋風遮雨,方便過往行人歇腳,也是族人迎賓接客的場所,因而稱「風雨橋」,為土家族橋梁建築的一大特色。

「風雨橋」又稱「廊橋」、「樓橋」或「花橋」,是匯集橋、廊、亭三者於一體的橋梁建築。風格獨特的風雨橋,建築技術高超,是在橋面鋪板,上有覆頂,簷角翹起,繪鳳雕龍,亭頂置有寶葫蘆、千年鶴等吉祥物。

橋上兩旁設置欄杆,靠欄杆建有兩排長凳,形成長廊式走道,可供行人休息或避風雨;天氣炎熱時,還可供避暑乘涼,故又稱「涼橋」。有少數風雨橋的橋頭兩端,還搭建鼓樓,以供遊人賞景。

土家族的歷史悠久,文化古樸燦爛。對土家族人來說,橋梁在村寨之間的溝通交流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是土家族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造建築中的藝術珍品。風雨橋通常架設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上,既作為聯絡河道兩岸交通之用,又有象徵飛龍繞寨,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安吉祥的宗教意涵。

坐落在湖南鳳凰古城著名的風雨橋——虹橋,原名「臥虹橋」,又稱「風雨樓」,位於鳳凰古城中心,建於西元一六七○年,一九一三年重修後,更名為「虹橋」。因水而有橋,因橋必有景,虹橋位處鳳凰古城虹橋中路附近,橫臥於沱江之上,與民族一條街豎橫交錯,橋街互為輝映,以風雨橋姿態,壯觀和俊美拔然而起,形成一道重疊的風景,構成古城市井風俗畫面。站在虹橋上,可一覽整個鳳凰古城全景,盡收沱江兩岸如畫的風景,是整個鳳凰古鎮中,提供觀光和喝茶的好地方。登臨橋上二樓,能盡情瀏覽沱江兩岸的山城風光,為觀光鳳凰古城必去的一處勝景。

虹橋的設計理念,為二橋墩三橋孔,是利用當地紅條石砌成的石拱橋。橋墩呈船首形,不僅美觀大方,且能減輕和分解流水衝擊力。相傳虹橋風雨樓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因當時朱元璋認為此處的風水是龍脈,唯恐會出現真命天子,因此下旨建造橋梁,將風水中的龍頸斬斷,而後經過多次整修。

一九五五年,修築吉首至鳳凰縣城公路時,將橋上建築物拆除,修成公路橋。一九九九年底,由廣東人集團出資,歷時一年時間,修復虹橋風雨橋。

虹橋風雨橋改建完成於二○○○年,新橋回復原有上下兩層的獨特造型,規模雄偉壯麗,外觀古樸典雅。橋面上,修建木質結構的吊腳樓,與橋面長度相符,兩側各建有十二間大小不等的木板房,作為商家店鋪,專賣文化旅遊用品;中間設置二公尺寬的人行道長廊,上有屋頂遮蓋,行走在廊橋中,下雨時風雨不進,且可聞風吹雨之聲。橋面二樓上,則陳列國內眾多名人傑士的書法雕刻作品,供遊人品評欣賞。由於一走進風雨橋,會使人得到高品位的藝術享受,因此,人們又習慣把虹橋風雨橋,稱為「虹橋藝術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