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蘋果、英特爾等美國科技巨擘日前發起成立美國半導體聯盟(Semiconductors in American Coalition, SIAC),台灣的台積電和聯發科都已加入。
美企籌組SIAC這個半導體國家隊的動機是圍堵中國大陸,如今台廠決定加入,也被認為是在中美大戰中選邊站在美國這一邊。
在美方強大的壓力下,台積電、聯發科等台灣重要的半導體企業,或許沒有太多可以選擇不加入「美國隊」的空間,但美方的利益並不等於台灣的利益,特別是,SIAC有一重要使命是降低甚至擺脫對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半導體產業的依賴,換言之,隨著SIAC茁壯,美國對台灣採購晶片的數量就會逐漸降低,對台灣不是好消息。
拜登總統上任後推出金額高達二點三兆美元《美國就業法案》,重點之一就是強化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也隨後表示,希望美國能奪回全球三分之一的晶片製造產能,相較於目前的百分之十二,是一個很大的躍升,可見美國掌控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企圖心十分強大。
SIAC的最終目標是脫離亞洲半導體產業,台廠加入這樣一個削弱亞企的組織,過程中還要持續貢獻產能、增加對美投資,實在是矛盾難為。南韓的思惟和做法很值得台灣參考。
一方面,南韓重要的半導體業者,如三星也加入了SIAC、成為美國隊的一員。但是,另一方面,南韓政府日前宣布,將在未來十年內斥資四千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二兆六千億元),建設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基地。
南韓政府還將透過減稅、降低利率、放寬法規等措施強化其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由於半導體產業的先進製程高度耗能,因此,南韓政府已表示會全力確保半導體產業區有充足的水源、電力等供應;南韓雄心勃勃要與大陸及美國一同爭奪全球半導體關鍵技術,成為半導體產業不可或缺的要角。
南韓政府的這項半導體十年發展計畫,目的是保護南韓經濟最重要的產業,也就是半導體產業,此項計畫邀請了一百五十三家南韓半導體相關企業加入,其中包括三星和SK海力士等重量級半導體企業。
除了政府推出上述政策外,個別企業也加大投資的力度,如三星計畫在二○三○年增加資本支出三成、達到一千五百一十億美元的規模;SK海力士則將投資近兩千億美元,擴建現有設備以及建設四個新工廠。
南韓半導體產業和台灣一樣,夾在中美兩強之間左右為難,南韓企業固然不得不加入SIAC,但他們也體認到要趕快提升自己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分量,提高在半導體產業的發言權,而不是只能被美中牽著鼻子走。
全球晶片短缺的問題愈來愈嚴峻,因此美國、歐盟和大陸等都已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級上。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預計在五月二十日和全球大型企業舉行晶片線上峰會,期望能建立半導體和供應鏈問題公開對話的機制,Google、亞馬遜、台積電、三星等都將參加。
面對美國半導體產業積極去亞洲化,我政府和台灣相關企業不應只以能加入美國隊為榮,要慎防美方過河拆橋,因此必須要有更深遠的產業規畫及政策,不但要力求自保,還要持續創造台灣在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力和不可取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