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尬新聞】 挑剔的雌鳥 加速新品種誕生

文/高詩豪  |2021.05.13
1763觀看次
字級
「物競天擇」這句名言出自演化生物學之父查理斯·達爾文的鉅作《物種起源》。儘管該書解釋了生物體如何演化和適應其生存環境,但它還是迴避了一個問題──A物種完全演化成B物種前,牠們的孩子該如何度過過渡期。 圖/BOB

文/高詩豪

「物競天擇」這句名言出自演化生物學之父查理斯·達爾文的鉅作《物種起源》。儘管該書解釋了生物體如何演化和適應其生存環境,但它還是迴避了一個問題──A物種完全演化成B物種前,牠們的孩子該如何度過過渡期。

物種之所以會發生演化,主要可分為地理隔離──地震使某區域一分為二,時間久了,兩岸的生物就可能愈長愈不同,直到變成完全不同的物種;或者生態隔離──某種鳥類的食性突然轉變,導致原先某特定昆蟲(鳥愛吃的)也跟著朝不同方向適應,進而被迫改變形態,形成一個新物種。

但有時完全沒有任何隔離,也會冒出新物種,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科羅拉多大學演化生物學希拉博士(Sheela Turbek)認為可以從「性選擇」理論來解釋。

基因相似 外觀懸殊



「性選擇」是達爾文首先發明的科學名詞。在一個性別(通常是女性)基於特定喜好來選擇另一個性別(通常是男性)時出現,孔雀的尾巴就是最經典的例子。

近年被人們發現的瀕危鳴禽「食籽雀」(seedeater)就是這個研究的主人翁。食籽雀主要分為兩族群:伊貝拉和黃褐腹。這兩種食籽雀的基因組非常相似──只有12個基因不同,不到總基因組的0.1%。兩種雌鳥看起來沒有任何區別;但兩種食籽雀雄鳥不管是在鳴唱聲或者羽毛色上,皆存在巨大的差異。

這兩種血緣極度接近的食籽雀,於實驗室能互相交配繁殖;但是在野外同一區域內,彼此卻看都不看一眼。於是研究人員感到好奇,認為這將是物種完全演化成另一物種,其未知過渡期的解答。

流行羽色 投其所好



研究發現,兩種食籽雀雄鳥的差異出在那不到0.1%的基因上,該基因掌管著羽毛顏色,雌鳥會挑擁有好看羽色的雄鳥當老公;通過文化學習繼承的鳴唱聲也是雌鳥擇偶指標之一。

不同的鳴唱聲還可以用「文化」來解釋──不同歌聲或許是分家後才產生的;但羽色差異就無法這樣解釋了。同時希拉發現雄鳥對歌曲以及羽毛變化的「流行趨勢」最為積極,皆僅與自己同種雌鳥的喜愛一致。這意味著兩種食籽雀雖然可以試著繁殖或雜交,但雌鳥就是選擇說:「不!」

此研究刊登在2021年3月《Science》期刊,或許也為《物種起源》這本經典鉅作發表了未出版的一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