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哪裡來】 奠定電學基礎歐姆 文/胡妙芬 |2021.05.12 語音朗讀 302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本文摘自《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親子天下出版 圖/陳彥伶本文摘自《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親子天下出版 圖/陳彥伶本文摘自《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親子天下出版 圖/陳彥伶本文摘自《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親子天下出版 圖/陳彥伶本文摘自《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親子天下出版 圖/陳彥伶西蒙.歐姆(Simon Ohm) 1789~1854 德國物理學家 圖/陳彥伶 文/胡妙芬在你的生活之中,聽過的「歐姆」,我想至少應該有兩種吧?一種是軟嫩香滑又好吃的「歐姆蛋」;另一種則是硬梆梆、用力啃(書)也不見得吞得進去的「歐姆定律」。發現歐姆定律的人有兩個,一位叫做歐姆,一位不叫歐姆,這兩人一前一後,一窮一富,一個在明一個在暗;總之他們的人生有如天壤之別,卻同樣建立起歐姆定律,把19世紀的電路研究推向另一個高峰。我們在現代生活中處處可以享用乾淨、便利的電,真要感謝這兩位先鋒。先來說說這位跟定律名稱相同的歐姆吧。電阻=電壓/電流這個在自然科學裡最基本的電學公式,看起來並不複雜。但其實,在歐姆準備大展身手投入電學研究的那個年代,人們對「電壓」、「電阻」這些名詞壓根沒概念,歐姆其實是走在時代的前端,自己把它們「發明」出來的。歐姆思考:「『溫差』驅動了『熱的傳導』,這種熱的現象套用在『電』的方面,會不會也一樣呢?又是什麼驅動了電的流動?」歐姆推測電流有一種驅動力,他想證明:「在導線上兩點間的驅動力差別(也就是今日的「電位差」或「電壓」)與電流成正比。」意思就是說,「電壓愈大,電流就愈大」。或許你會認為把電和熱聯想在一起,有點亂槍打鳥的感覺。但事實上當時的人們還不很確定熱和電是什麼,直覺認為熱和電都是種會流動的「液體」,會從溫度高往溫度低流動,或從高電荷往低電荷流動。所以歐姆會想把熱套用到電,不是沒有道理。義大利化學家伏打(Volta)在1800年發明的伏打電池,是以兩種金屬間夾著溼鹽布,層層堆疊起來的電力裝置。堆疊愈多層,電力愈大;如果鹽布乾掉,電力就無法流動。不過,要驗證這個猜想並不容易。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的電源是伏打電堆,有時候光是電池中的溼鹽布乾掉了,電力就會突然減弱,導致實驗失敗。(待續)本文摘自《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親子天下出版 前一篇文章 【福報小學堂】 下一篇文章 【科學尬新聞】 挑剔的雌鳥 加速新品種誕生 熱門新聞 01全英古蹟遺產開放日 佛光山展文化魅力2025.09.2202佛光山大雄寶殿修繕上梁 人天同慶祈盼2026年啟用2025.09.2103楓紅嵐山2025.09.2204佛光山供僧道糧 北中南總回向2025.09.2205奇妙有趣 無花果2025.09.2206紐西蘭基督城路跑 捐贈4百棵樹2025.09.2207【友誼長存】相約北海道2025.09.2208國中小校長荒 提早退休人數增2025.09.2209防商標蟑螂 公路局申請淡江大橋商標2025.09.2110【生活 快門】您好,鴨!2025.09.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為何政府要 帶動能源轉型沙子電池人體節奏 從光開始光學、 透鏡與應用皮蛋怎麼作?鹹蛋有科學 鹹香好滋味 作者其他文章【福報小學堂】 愛因斯坦的大腦 是否跟一般人不同?【福報小學堂】 自己動手做電池【福報小學堂】 磁場會讓人生病嗎?【科學哪裡來】 東西 愈重掉愈快?燃燒時, 火與煙是 什麼物質?【科學哪裡來】 白光原來是七彩